走進獨立書店 鯤元二手書店 70歲愛書人的心願

郭士榛 |2017.01.01
5767觀看次
字級
圖/鯤元二手書臉書
圖/鯤元二手書臉書
圖/鯤元二手書臉書
圖/郭士榛
圖/郭士榛
圖/郭士榛
圖/郭士榛

文/郭士榛

周邊沒有大學,只有一所國中和小學,絕對不是開書店的好地段,但就在桃園力行市場附近,居然開了家獨立書店,不禁有人問︰「到底是誰會想在文化沙漠還是菜市場旁開呢?」年已七十二歲的「鯤元二手書店」老闆陳新軍表示,書店對他來說,是有一種文化傳播的熱愛和責任,基於他對這行念念不忘,也擔心自己再不做就沒力氣,明知時機不好,二○一四年仍下定決心開了「鯤元」這間獨立書店。

近年來開獨立書店,不乏熱血年輕人,高齡七十歲才開鯤元二手書店的老闆陳新軍,可說是其中的異數。回顧他的一生,「有四十年光陰是奉獻給書店,年輕時開書店是為生計、為養家活口,但不知不覺中成了愛書人,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要把知識普及給每一個人,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個人教育、身心發展有幫助的書一定備齊,讓進來買書的客人不會空手而返。」陳新軍說。

書店負有教育功能

陳新軍最早是在哥哥開的「世新出版社」工作,後來他獨立出來到襄陽路開了家「台芳書店」,即使最後店都收了,但陳新軍還是對「賣書」這行不能忘情,「五年前決定把位在力行路桃園倉庫的存書都出清,沒想到一做四年,才清完所有存書。」陳新軍原本已無事一身輕,享受含飴弄孫之樂,但發覺自己對書的感情未減,文化傳播的責任未了,因而又在力行市場邊租屋開了一家專門賣舊書的書店,至於為何一定要在市場邊開書店,陳新軍說︰「我習慣這邊的生活步調,也覺得在此地開書店很好。」

經營已兩年的「鯤元二手書」,藏書有兩萬多本,陳新軍表示,他收書不分年代、不分種類,只有容易被時代淘汰的電腦書、時尚雜誌、八卦雜誌不收之外,其他類書籍、雜誌都收,甚至冷門書、技術書、農漁牧養殖業書籍,甚至模型、材料和建築工業類書,都可以在他的書店架上找得到。陳新軍說,這些書往往放在架上長達半年無人問津,但一旦有人四處急需找書,最後在「鯤元二手書」找到後欣喜若狂,這是讓陳新軍覺是最有意義的事,因為早已被人遺忘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又可傳承給後人,也讓他體會到教育文化對社會有重要而正面的功能與影響。

拉一把迷茫年輕人

「鯤元二手書」是專業賣書的書店,不做複合式、兼賣文創商品的店,且沒申請公部門補助,經過兩年時間,在陳新軍慘淡經營下現已損益平衡,「可惜的是因經費、人力不足,無法舉辦活動,結合社區民眾,尤其鯤元地下室原是可以辦講座、讀書會等活動,但地下室潮濕,需要整理裝潢,才可使用。」這是陳新軍的心願,他想要努力達成。

儘管缺少經費、人力可以結合社區辦活動,書店本身卻也發揮潛移默化功能,對社區青少年有很大影響力。曾有媽媽跟陳新軍說,她的孩子原本不愛看書,但自從「鯤元」開店,小孩進到書店後,就喜歡上看書了。陳新軍開心說:「每位進到書店的小孩,我都會關心、了解他們,介紹好書給小孩看,安排小板凳給他們坐,幾乎小孩都會安靜看書,慢慢也養成他們開卷習慣。」陳新軍強調,這些孩子的學校課業不但沒退步,反而都進步了。

書店剛開店時,有些因父母忙碌或離異的青少年,放學沒人陪伴,內心徬徨,無聊走進書店東看看、西看看,陳新軍會主動關心和他們閒聊,陪伴這些年輕人定下心思,鼓勵他們多讀書,增加自己知識,未來才可在社會立足。

陳新軍說︰「有一位年輕人從台中到桃園找工作,他很苦惱未來發展,但接觸書店常和我聊天後,有一天他決定要返回台中,臨行前特地到書店辭行,回到台中寫了封文情並茂的信來感謝,讓我覺窩心。」

談起自己對獨立書店有無理想,陳新軍感慨表示,自己年紀大沒有能力,也沒勇氣談理想,但經營書店四、五十年,希望全台各地都有人投入,能在各鄉鎮多開幾家書店,且是專業賣書的獨立書店,讓文化真正能推廣普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