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引發對假新聞影響選舉結果的抨擊,然而,分辨新聞真假不見得容易。
以下是幾則網路報導:一、川普曾說,他會以共和黨候選人身分參選,因為共和黨選民們是這個國家最笨的一群人。二、希拉蕊曾在辯論時嘲笑一名強暴受害者。三、已故的另類搖滾樂手柯本曾預言X世代的選民會選出一名企業大亨成為總統。
這些報導全為虛構,但許多視聽者卻深信不疑。網路媒體BuzzFeed一項研究指出,這些虛構的報導只是假新聞的冰山一角,美國總統選戰期間,數以百萬的按讚、分享、互動和留言往往讓這些謠言比傳統的新聞報導獲得更多關注。
臉書和Google都已宣布防堵假新聞的新對策,且進一步因應網路上的錯誤資訊。臉書的發言人表示,將會明確禁止假新聞網站使用該公司的廣告平台,因為這些網站有誤導、欺騙民眾或不合法之虞。搜尋引擎龍頭的Google也聲明,將禁止錯誤、造假或刻意隱瞞訊息的廣告出現。
在臉書平台大肆傳播的假新聞報導,意外地成為本屆美國總統大選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議題。Google日前也出現烏龍,一篇右派部落格的文章錯誤報導川普贏得了多數的選票,且這篇恰巧出現在Google搜尋結果的前幾筆。
臉書和Google均將假新聞散布歸諸於技術層面,但許多人抨擊,這些假新聞傷害了政治言論,也加深分化選民。臉書的發言人對此表示,已經制定新政策,一旦發現違反規定的網站或應用程式將迅速處理,工作團隊也將持續嚴密檢視過去合作的內容網站,以及未來可能合作的對象。
臉書否認自家平台出現的假新聞有影響選舉結果,執行長祖克柏也指出,臉書上的假新聞僅占所有內容的百分之一。不過,他這番說辭再度招致批評,認為臉書並未確實反省。
Google掀起的風波相對較小,部分原因是Google性質不同於社群媒體。此外,Google搜尋網頁的演算技術也有幫助,搜尋結果傾向設計良好的網站,比較少出現設計拙劣的假新聞網站。Google的AdSense計畫讓網站營運者們能在自家的網站放上廣告,而Google的廣告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阻擋不當言論、色情或暴力內容。
不過Google也難逃假新聞的連累;一篇報導宣稱希拉蕊當選美國總統,但這則來自一個不知名的部落格的錯誤消息,竟出現在部分搜尋結果中。Google發言人表示,公司將修正並改善網頁的演算法。
當然,這種知名度不高的部落格內容,出現在搜尋結果前面的狀況,其實並不常見。馬里蘭大學資料新聞專家的分析指出,在Google的news欄位進行搜尋,通常出現的結果來源都是較知名的新聞媒體。
這份報告分析了五月三十一日至七月九日期間,在搜尋新聞欄位下方點選「希拉蕊」或「川普」等關鍵字標註搜尋的結果。這段期間的五千六百零一個搜尋連結,有百分之四十四的新聞來自CNN和紐約時報,只有四個案例找到像Breitbart News和InfoWars等較冷門的新聞媒體。
Google和臉書的反制措施,預料將可削弱假新聞網站的流量和廣告收益。然而,這些假新聞網站仍有可能靠著其他較小的廣告平台繼續生存,甚至以更新的手法或面貌出現。如何防範假新聞,將是各界未來持續面臨、也相當棘手的議題。
網路假新聞 他們36小時解決
臉書「假新聞」招致抨擊,甚至被美國總統歐巴馬斥為「無稽之談的塵霧」。臉書已祭出多項政策,期盼未來不再重蹈覆轍。臉書曾辯稱,區分新聞的真假是一項艱難的技術問題。
然而,這種判別真假新聞的演算法,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沒那麼困難。
四名學生在普林斯頓大學舉行的一場「駭客松」(Hackathon,馬拉松式駭客活動),只用了三十六個小時就創造一個Chrome瀏覽器擴充功能,能夠判別新聞真假。
這四位學生分別是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電腦科學碩二生娜巴妮塔.德、普度大學新鮮人戈爾、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大二生克拉夫特及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大二生陳慶林(Qinglin Chen,音譯)。
他們把開發的系統稱為「FiB:停止說謊」(FiB:Stop living a lie),可以判別動態消息的真偽。運作原理是使用人工智慧(AI)檢查每一則貼文,包括照片(推特快照)、含有成人內容的圖片、假連結、惡意連結、假新聞連結等,以人工智慧針對來源可信度、比對其他報導等方式檢查,並將這標註「已驗證」或「無法驗證」。
戈爾認為,臉書應該與第三方開發商合作,監控所有上傳到臉書平台的新聞真假,並且透過開發人員加以驗證,這樣一來,臉書就可免於遭控「主導議題或存有偏見」。他們並決定把這套系統以開放資源方式公布,任何具備相關知識的開發者均可安裝並加以改善。
當然,臉書的自我規範方式不僅如此,除了對假新聞予以標記,並將完全移除。不過這群學生的成就已顯示,網路平台確實有辦法建立一套演算法,研判新聞的真假,並且在視聽者點擊觀看前預先提醒。
臉書也是「駭客松」的贊助公司之一,據傳這群學生的驚人表現讓臉書許多員工深感沮喪。一群對公司政策不滿的員工也決定挺身而出,思索如何解決假新聞的問題,希望臉書不再被有心人士利用。
假新聞流竄 7招教你破解
由於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臉書充斥各種造假和錯誤的訊息,執行長祖克柏日前大動作表示設法打擊假新聞。今日美國報也提供七個方法,供讀者檢視消息來源。
1檢查日期
許多舊新聞經過包裝和加工後重新發布,還能在網路上掀起話題。雖然這些舊新聞的內容訊息不一定造假,但若透過有心人士斷章取義也很容易變成錯誤資訊。因此,在閱讀新聞前最好先檢查發布日期,或針對標題重新搜尋,核對新聞事件發生日期,或能避免吸收錯誤資訊。
2看看該網站其他報導
被一則消息吸引點入該網站時,或許該消息本身看來還算可靠,但若查看該網站的其他新聞,或許會發現諸如「女性透過口琴治好愛滋病」等明顯的假消息,很容易能看出是欺騙讀者的假新聞網站。
3仔細查看網站
分享轉貼新聞前,請再仔細看一下該網站,看起來是隨意架設的初階網站呢?還是HTML製作的網頁?另外也應注意網域名稱,有時其中有幾個字母被動了手腳。此外,在網頁上尋找版權聲明也是識別消息來源的好方法。
4運用工具網站
由於現在假消息滿天飛,許多工具網站也推出反制機制。如Snopes、Factcheck和PolitiFact,都是能檢驗消息來源的工具網站。對消息有疑慮時,別猶豫,善用這些工具吧!
5核對其他來源
舉例來說,若看到一則消息稱「希拉蕊生病」,但不確定此報導是否為真。建議多看幾個聲譽良好的消息來源,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或今日美國報等。
6查證圖像
照片也時常被拿來欺騙讀者,現在也有查證圖像的工具,包括TinEye及Google的圖片搜尋功能,都能找到照片原始來源,確定是否被動過手腳。
7小心聳動新聞
有戲劇張力的情節大家都愛看,但當一則故事似乎太生動或太可怕時,都應該心存警惕,然後運用上述的技巧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