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第四十五任總統,確定成為白宮下一任領導人。由於川普競選期間屢屢發出狂言,因此選舉結果不僅讓許多政治學者和民調專家跌破眼鏡,也讓全球民眾相當震驚。然而,有政治分析學者認為英國的脫歐和美國的川普當選都顯示民粹主義的興起,並表示下一波的觀察重點就在歐洲。
川普在競選期間爆發歧視女性的談話,他的張狂言論也引起軒然大波,諸如「要在美國南邊與墨西哥的交界處蓋一道牆,而且要墨西哥政府支付所有經費」、「墨西哥移民給美國帶來犯罪與毒品」、「很多穆斯林對美國有『仇恨』,在確實查明原因之前應該暫時且全面阻止穆斯林進入美國。」不僅如此,川普當選後於十三日首度接受訪問,明白表示上任後計畫將三百萬非法移民驅逐出境。事實上,他所代表的是美國反穆斯林的民族情緒,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十四日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境內的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去年暴增百分之六十七,達到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後的最高點。
時間往前推移幾個月,早在英國脫歐時,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便表示,「我們(歐盟)還是須要進一步團結,否則就會讓民粹主義有空間。」容克口中民粹主義通常被視為貶義詞,相對於精英主義,民粹主義者認為政治精英無非追求自身利益,多為腐敗不可信任,並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近來民粹主義運動和領袖興起,不管是右派還是左派,都形成一股強而有力的政治實力。他們向大眾闡明現正面臨的「危機」,提供解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勾勒出美好的「願景」,如同川普此次競選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值得注意的是,右派的民粹主義雖然表面上反對精英主義,但其針對的對象往往是特定的「人民」,過去是黑人、猶太人、同性戀者,如今則是移民、墨西哥人和穆斯林。
網路媒體Quartz評論者指出,從今年六月英國公投脫歐到川普當選,顯示世界自由派的板塊正起了微妙的變化。綜觀今年情勢,自由主義者在澳洲和西班牙險勝;而民粹派則在俄羅斯、土耳其、印度穩操勝券,且短時間看來改變的可能性不大。下一個觀察指標是十二月的奧地利總統選舉,有論者認為奧地利可望選出一九四五年來西歐第一個極右派國家領導人。
事實上,從次貸危機引發金融風暴以來,反全球化、反移民、反政府的民粹風潮就不斷滋長。雖然每個國家的背景和面臨的問題有所差別,但這股民粹風潮亦有共同之處。由於長期的經濟不景氣,民眾愈來愈不信任體制和傳統政治精英,許多人願意寄望強人帶來改變,也很容易被充滿情緒的言論和主張所打動。民粹主義的領導人通常是特權人士或富豪,雖然和大眾有段距離,也不訴求政治正確,但民眾也不在乎這些。加上許多國家面臨貧富差距逐漸擴大、中產階級萎縮的挑戰,多數人為經濟狀況和收入下滑感到憂心,也對未來的前景失去信心。
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已經落幕,但全球的民粹風潮尚未進入尾聲。明年歐洲如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也將舉行大選,屆時民粹派和民族主義派的版圖消長將成為重要的觀察指標。
展望歐洲大選
民粹山雨欲來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歐洲的情勢成為最新關注焦點。從十二月起至明年,歐洲數國將舉行重要選舉,且都面臨民粹主義聲勢高漲現象。一些分析師擔心,隨著菲律賓杜特蒂、美國川普,民粹的骨牌效應可能擴散至歐洲。
義大利、奧地利、荷蘭、法國、德國等國家,目前已因貧富差距、移民、就業等問題,使民眾的不滿持續升高。這些力量持續蓄積,讓選舉結果難以預料,甚至可能再次出現下一位杜特蒂或川普風格的領導人。
義大利的修憲公投立意固佳,但最新民調卻顯示過關不易,總理倫齊的政治前途很可能因此結束。如此一來,義國可能在明年提前舉行大選,反對既有體制的政黨五星運動也可能崛起。
奧地利定在十二月進行總統大選,雖然這個職位並無實權,但選舉結果可能產生西歐國家第一位極右翼領導人。
荷蘭將於明年三月舉行國會大選,反伊斯蘭的自由黨聲勢已直逼執政的自由民主黨,有可能上演翻盤戲碼。
法國明年的總統大選,在現任總統歐蘭德聲望低落、前任總統沙科吉也令許多選民反感的情況下,極右派的民族陣線候選人雷朋或許有機會異軍突起,登上總統寶座。
德國明年秋季舉行聯邦大選,也將是該國的憲法制衡機制的一大考驗。德國憲法的立意就是防止獨裁,也因此堪稱歐洲地區最有能力抵擋民粹浪潮的國家。然而,隨著民粹主義的力量日益強大,如果其他歐洲國家的選舉結果又助長了民粹聲勢,不排除德國也將被「攻陷」。
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尚未公布是否再次參選,但執政黨已經因歐洲難民潮的衝擊,在地方選舉多次挫敗。即使梅克爾決定尋求連任,能否力挽狂瀾也是未知數。
歐洲
重要選舉
2016年12月4日 義大利修憲公投
2016年12月4日 奧地利總統大選
2017年3月15日 荷蘭國會選舉
2017年4月23日 法國總統大選
2017年9月 德國聯邦大選
狂人領袖崛起
令人想像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川普(Donald Trump)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入主白宮。選票結果也反映在金融市場,全世界主要股指大跌高達百分之五,就像六月英國脫歐公投一樣。
然而,我們也曾看過這樣的情景,事實證明這只是下意識的反射動作,投資者很快就重拾冷靜,金融市場也在震盪過後回穩。
投資人對川普當選的焦慮緩和後,開始轉移注力意,把焦點專注在川普開始執政後有利可圖的行業。
撇開金融市場,川普明年一月二十日正式接任美國總統,有很多國際上的實質憂慮漸漸浮上檯面。不可否認,川普將會扮演全球最有權力的領導者,不論是在政治或是經濟層面,這不是電視新聞上的畫面而已,這是一場真正且嚴肅的競賽。
隨著川普獲選,世界各國領導人紛紛致電祝賀,其中也免不了一些無法掩飾焦慮的執政者。例如法國總統歐蘭德談及美國大選結果為國際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川普曾揚言要取消貿易協議,試圖在巴黎氣候協定上另闢途徑,並對中國進口的貨物加重關稅,歐蘭德認為,川普「瘋狂」且 「危險」。
好了,現在世界狂人或強人領袖們先後崛起,潮流勢不可擋。
俄羅斯總統普亭說,他已經準備好與川普緊密合作,此言讓全世界更加緊張。其他會對華府造成影響的領導人有:猛批美國政府和總統歐巴馬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可能在列。來到中國大陸,川普如何跟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中國勞動力、匯率和出口補貼,將會是有趣且值得觀察的地方。
綜觀看來,上述五位領袖讓全世界的政治地圖多了更多趣味,也多了一些不確定性。
這世界並不是全數人都熱中於美國總統版的「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民眾需銘記在心的是民主政治得來不易,必須學習承擔一切後果。就像當初倫敦多數選民反對脫歐一樣,最後還是得順從多數民意並面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