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敏
前一陣子,正值初秋的台灣,面臨一連串的颱風來襲,莫蘭蒂、馬勒卡及梅姬,如同接力賽跑般,一棒接一棒,使大家得馬不停蹄的進行防颱準備。
說到颱風,這兩個字都有「虫」字,但部首其實是「風」部。「虫」,意義同蟲,是昆蟲的總稱,不過,如颱風那般夾帶強風豪雨,可不是一般昆蟲能造成,而是像沈復的〈兒時記趣〉中的癩蝦蟆,拔山倒樹而來啊!
「虫」部有關的字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如「蝴蝶」(會吸花蜜)、「蝙蝠」(善於夜間活動)、「蜻蜓」(捕食蚊蠅為生)、「蟑螂」(家居大害蟲)、「螞蟻」等(善於群體生活),可見「虫」部像是一座昆蟲館,裡面所包含的昆蟲,琳瑯滿目、包羅萬象。
「虫」字與「蟲」字,不同的地方在於以「虫」部為部首的昆蟲,通常是小蟲,而「蟲」字多半是指體型很大的動物,如老虎稱為「大蟲」,蛇稱為「長蟲」。即使差別很大,但「蟲」字仍是根源於「虫」部。
台灣在夏末初秋之際,通常是颱風來台灣的「觀光季」,真希望這種超大型的「昆蟲」,能夠對台灣友善溫柔些,讓大家可以度過平安的颱風季。
換你來動腦:
虫入鳳窩不見鳥,猜一字。
答案:風(「鳳」字裡面的「鳥」,換成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