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作 壯牛與雲雀

文/周靜芝 |2016.07.08
2187觀看次
字級

在自己的故鄉裡畫下旅者的行腳,到底是熟悉的陌生呢?抑或陌生的熟悉?

詩人楊喚在〈美麗島〉中如此看台灣的小朋友:

「像健康的牛一樣地健康;像快樂的雲雀一樣地快樂。」

楊喚用「健壯的牛」、「歡悅的雲雀」描摹在台灣豐美的自然環境下長養的時光,掠下人生中也會有的陰翳,好比素描時先揣摹大塊大塊重要的輪廓。今春由美返台,那頭牛、那隻雲雀,形色竟如海水般,靈動地一波波翻拱而來。

◦雲雀心

在自己的故鄉裡畫下旅者的行腳,到底是熟悉的陌生呢?抑或陌生的熟悉呢?剛開始是陌生,很多外在的樣子都變了;愈走進去也就愈形熟悉,愈走就愈走回內裡的從前了。

從前,在我未來的遠景裡,扮演了一個期盼的角色。

定居美國的時間,超過生長的台灣許多年。不單較少機會返台,再者回鄉時,多為伴守父母身邊,鮮少外出。此次飛回台灣前,利用網路訊息作了些計畫,唯獨忘了估算天候,台北日日陰雨,但未少了興致,原在美食人情文化能遮陰擋雨,使人一點沒招到雨的煩厭,反而是一種煙雨清麗。

好像久違的朋友,明明該是熟悉的,就是有了變化;又由於捷運四通八達,以及一撥滑即來的各種手機資訊,本應該陌生的,反倒如走在紐約街頭的親切。

從新聞看台灣,那些交替相應的論戰與聳聞,終究和現實有距離。非要穿了球鞋,走在日常裡,就會感受到台灣一片祥和的美好生活。無論問路、碰到的小黃司機、餐廳中與人攀談,或搭乘捷運的排隊有序,處處親和有禮。台灣的人民總是在微笑間要多加一點,多給你一點方便、情味,甚至那一點隱私的空間。他們似乎自然地知道一般人共通的需要,其中包括潔淨的公廁。

每日從宿住的旅店走出來,一定要經過兩條街道的銜接口,那兒有一間蒸煎包店面,女店主坐鎮高檯前,笑面佛般地東張西望,那種怡然自得的神態,好像鎮守的不是小店,是街口來來往往的所有人車。一個人的心若大,她的世界就大。

從輔大畢業後再沒回母校,這次下了捷運,見校門對街商店幾乎都被影印店包辦,而我讀大二時,第一家影印店始開業(立即解決了我們手抄筆記的苦惱)。輔園也完全異變成「榕園」,增添了醫學院、新樓宇、大榕樹等等,早前清闊的視野消失,且舊樓未受愛惜維修,昔日光澤不再,很為叫屈。

學生時代出入四年的外語大樓,正進行整建,我在樓底樹邊擺了個臂膀伸直、遙指三層樓房的姿勢,強顏歡笑地留照。其實我應該稱幸還能與此樓見上最後一面。

去女生宿舍尋覓當年會客廳的平台式鋼琴、寬舒的沙發,也許還能碰見偶爾在會客廳辦的藝展,但廳門被上鎖。代班的學生舍監說:「會客廳已被改作他用。輔大都沒剩多少空間了!」意思是,能省的空間就省了。過去所熟悉的空間感,一點點被消滅,只好把自己「心加大」。

「可以照相留念嗎?」我問。小學妹知道我是上一世紀的校友,很寬容地讓我超越女舍「禁界線」。「哎呀!以前鑲在牆上一壁的信箱格怎地沒了? 」那可是年輕女孩最重要的心靈補給站。「現在小孩用手機就夠了。」先生一旁如此回應。說的也是喔,我無限留戀地再張望一眼空空的牆壁,好像看我逝去的青春。

「妳讀幾年級?」小女生嬌俏地回答:「二年級而已。」我和先生一起大笑。她只用「而已」兩字,足以暗表我們夫妻倆兒「很重的年歲」。

可我們就因已飛越了多少的萬重山壑,羽翼才能辨明出另一番輕省的遠景。

◦牛飲食

旅行中能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比味美還美,那是從官能上所意識到的滋味,延續而成的一種幸運感。甚且,東西搶的才更好吃,和我搶食的係分離四十多年的兩位國中好友。

我們在一起像三姑六婆(三個女人的口一開,可敵一個市集的熱鬧),一件順接一件,一樁彈跳起來去碰開花另一樁遠遠的事兒,全憑了那會兒的靈感和念想。這是最自由,作家最羡慕的思緒運作,最能創建個人風格。

「三姑」的雜談形式,像英文裡的一種說法:sophisticated gossip,意為貼心而友善的八卦,雖然天南地北暢所欲言,卻不惹是非,不觸地雷。三姑一心的當下,時光之流可以自由穿梭於昨日今日明日,完全忘了身邊還拎著自己的「枕邊人」。

「密姑」一下子從時間的魔陣裡跳出來,搖手打住姑婆們,對男士們說道:「給你們五分鐘講話時間。」「吳姑爹」想也不想便回應:「我們連這五分鐘也奉獻出來。」

平日我並不喜歡吃甜食,老友介紹的甜點「心太軟」(紅棗包裹軟甜的糯米心),出乎意料地中了我的意。原本就是來台搜尋美食,又遇見了心想不到的美味,好像是在人人都有獎的慶事中,拿到了頭獎的歡悅。

密姑還帶我去吃「謝阿姨米粉」。謝阿姨調配出我品嘗了一輩子最優質的米粉湯,另有鹹粥和蒸魚,每道都適合我軟弱的牙齒和口味。機場的關東煮、路邊攤的滷味、高雄漢來酒店的飲茶、宜蘭的渡小月、冒煙的喬的燒雞等等,滋味皆令人回味無窮。

老友的情誼,熟悉的家鄉美食,也是人們嚮往的遠景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