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立書店 池上書局 在地唯一 走過一甲子 郭士榛 |2016.07.03 語音朗讀 48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文茜書櫃,開啟名人捐書給池上書局。圖/池上書局提供 劉克襄的捐書櫃。圖/池上書局提供 池上書局讓人有回家感覺。圖/資料照片 文/郭士榛 在台東池上,想了解火車時刻、旅遊資訊,在地人會要你去池上書局詢問,想知道電影、表演訊息,也需去池上書局才可知詳情,心中不免犯嘀咕,「池上書局」難道是旅遊資訊站的站名? 隨著在地人的指引,在池上老街找到「池上書局」。小小的門面上釘著書局的招牌,引領你走進門,放眼所見全是琳琅滿目的文具,「這好像不合獨立書店的規格。」就在懷著疑竇環顧店周邊時,個性爽朗、有著銀鈴般聲音的老闆曹菊苹迎面而來,在她熱情招呼下往店內走,倒是別有洞天,不但有小吧檯喝咖啡,兩邊整齊排著七個書櫃,都是名人、作家提供推薦的藏書。 曹菊苹表示,「池上書局」是池上鄉內成立最早及唯一實體書店,目前為第三代經營。從一九五五年草創至今將近一甲子的歲月「一直以賣文具嘉惠無數莘莘學子,同時也是在地鄉民求學時的共同記憶。」 作家送書成為特色 「不過前年電視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到池上旅遊,因人推薦來到書局,她覺得名為書店卻沒有書,缺少文化深度。」當曹菊苹告訴她店內隨著書籍、文具銷量遞減,約莫五年前當地經銷商逐漸拉長送書時間,甚至到有需要才訂送,三年前經銷商更結束營業,池上書局面臨拿不到書可賣的困境,有時為了服務顧客,曹菊苹甚至在網路書店幫顧客代訂書籍。 了解書店困境後,陳文茜表示,她因經常受邀參加新書發表會,多會花錢買書支持作家,在送朋友後,總還會有餘書,陳文茜決定回去整理這些書後,要送「池上書局」一櫃子書。 「當時店內人都以為陳文茜只是客套話,並不在意,隔一陣子陳文茜託人來問,放書櫃的地方整理出來嗎?她要送書來了。」曹菊苹才感受陳文茜一諾千金的熱情,當時書局多以文具為主,為闢出放書櫃的位置,曹菊苹和先生簡博襄決定將和學子日常用具有關的文具放在書店最前方,書店後方則空出兩邊書櫃區,在一角添了咖啡吧,讓愛書的人可以邊喝手沖咖啡邊看書。 就在陳文茜的第一個書櫃送到池上書局時,正巧池上來了第一位駐村藝術家蔣勳,他了解書櫃來源後也決定繼陳文茜之後送上一書櫃,擺滿他自己出版的書,之後林懷民、侯文詠、蔡康永、劉克襄等名人作家義氣相挺,組成一個作家藏書會,寄來他們自己的,或推薦的書、也親臨書店舉辦閱讀講座。曹菊苹表示,店內的「天下書櫃」則是天下雜誌集團創辦人殷允芃看到書局裡的書櫃,她認為天下雜誌不能缺席,也增加了一個書櫃的書。 一箱書八成賣不掉 「池上書局」目前有七位名人、作家的書櫃,曹菊苹透露,本來計畫書局或許不賣書,轉型為私人圖書室,讓民眾有書看。但大家建議,這些作家書櫃還是要販售來增加書局收益,「可是我擔心的是書賣完了怎辦,這些書櫃的書都是名人作家的贈書,不好意思再開口要書了。」曹菊苹笑稱自己擔心過早。 曹菊苹表示,早期書局還是相當有利潤的,但如今一箱書有八成賣不出去,只能作為自家藏書,「現在書局的顧客年齡偏低,看得多、買得少,雖有兼賣文具勉強支撐,但其實已經沒什麼利潤可言。」 曹菊苹說,很多小朋友有看書的需求,否則做不出作業,不過他們常常沒錢買,「我們只能把自己的書借給他們,到期歸還就好。」 加上網路書店的衝擊,對喜歡看書的曹菊苹一家來說,許多書賣不出去,就變成自家藏書,由於開店歷史夠久,其中不乏絕版書,七、八年前她把一些絕版書拿出來賣,還吸引不少人來挖寶,像是名作家劉克襄之前到池上long stay,就常到店裡尋寶。 一天只能賺數百元 談起書局的未來,曹菊苹說了個孩子們的對話:「有次我由收銀機拿出當天營收錢來算,當時讀小學的兒子看到,他精打細算後發現去掉水電等成本費用,書局一天只賺數百元,兒子便對姐姐說,這家書局我不會承接,到時就交姐姐經營吧!」曹菊苹表示,未來孩子們願不願承接她一點都不擔心,就像他們夫妻從沒想過要開書局,但該回來時一點都檔不住。 不過孩子的童言,反讓她細思眼前要如何經營書局,很多人鼓勵她改以複合式方向經營,「但池上書局格局不大,若複合式經營會讓顧客間相互受干擾。」曹菊苹說,書局會保持現樣,喜歡喝手沖咖啡客人可以在書局看書喝咖啡。而她正在離書局不遠處開家文創咖啡店,會和池上小農合作,客人買了書可以到此吃池上美食、喝咖啡、閱讀。期望池上書局可發展出獨特風格,長久經營下去。 讀者溫馨故事 宛如超商 無所不包 池上書局,就是個小書店,不只賣書、講義,還賣些學生常會需要用到的基本文具以及一些商家會用到的本子,甚至優惠價的電影票/門票,也可以代客訂書等等,同時也是最佳的池上旅遊中心,提供不少旅遊DM跟特色小店的資料,對池上與周邊鄉鎮的特色、文化歷史背景也知之甚詳,真的像都市的超商無所不包。曹菊苹表示,服務大眾是她現在經營書局最快樂的事,「以前是全年不打烊,現在常因幫忙一些婦女團體、池上社區、台灣好藝術村的工作,會突然需要短暫關門,但回到書局又立即營業。」 和曹菊苹相談甚歡之際,不時會有顧客上門,老闆會像和親戚招呼的方式,問需要甚麼,留給人深刻買賣關係,其中一位退休的陳老師進門詢問有關台灣好舉辦秋收演出活動詳情,曹菊苹告訴她目前尚不知,但很快會有消息釋出,同時也提醒陳老師,「周末演講會,雖不需報名,但會有很多人到現場,早到找個好位子可以舒服開心聽演講。」曹菊苹說,池上書局讓顧客「信任」就是服務。 訪談間,雖經常受到干擾,但心中一點都不動肝火,反而開心看著他們的互動,聽他們對話,感受那份在都市已好久沒有領受的暖心和熱情。池上書局有兩隻店貓,長毛的公貓Mo Mo,和短毛的母貓Miu Miu,Miu Miu,牠們不時穿梭在書櫃、文具和客人間,也成為池上書局的風景。 書店二三事 一家書店 三代傳承 經營已有六十二年時光的池上書局,一直是池上唯一的書店,由第一代簡生貴於民國四十四成立。簡生貴是桃園人,年輕時扛著米、布在全台各小鎮叫賣生意,因為喜歡池上,賺了錢後決定在池上落腳,成立池上書局,當時兼賣文具、百貨,甚至顧客要禮炮也來書店找。 曹菊苹表示,後來爺爺生病,她的公公只好辭去林務局工作,回家來照顧爺爺,同時也承接書局的經營,他們靠著這個書局養活八個子女。直到民國八十五年,公公想要休息,「此時我先生簡博襄還在台北工作,他思考書局是爺爺創立,到第三代就放手,對不起爺爺,同時先生也認為池上需要一家賣書和文具的書店。」 簡博襄思考清楚後,於民國八十五年辭去台北工作返回池上,成為池上書局第三代經營者。曹菊苹說:「我們在台北的家位於繁榮,生活機能又便利的忠孝東路,因而我實在不願回到窮鄉僻壤,生活機能不便的池上,當時先生給我兩年時間調整心態,民國八十七年是夫妻二人相約的時間,我當時想一家四口不能老分兩地生活,就心不甘、情不願的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池上接手經營書局。」 曹菊苹表示,她經歷過池上書局收入好時的興旺期,每個月利潤可以超過十萬元。池上有三所國小、一所國中,總計大約六、七百位學童,需要買文具、書籍,她記得每當學校放學時間,書局內就排成長龍,學生紛紛來添購所需的文具。鄉民需生活用品,也來書局購買。 但大約十年前,便利商店、大賣場陸續進駐,加上少子化,開始影響書局的生意,甚至走到一天只有一千元、二千元收入的絕境,簡博襄為家庭生計,只好再到台北工作,後因長期看著曹菊苹為顧家,又要顧書局,非常辛苦,簡博襄最後決定辛苦也要一家人在一起。曹菊苹說:「天無絕人之路,七、八年前正巧台灣好基金會進駐池上,書局成為第一個和台灣好結合的商店,先生因懂電腦,又會攝影,便加入台灣好藝術村的工作,使生活安定下來。」 「一定要自己喜歡書,才會心甘情願做。」曹菊苹說,由於書局的地點好,在這期間許多人勸她轉型改賣餐飲,但她認為,仍然有人看書、愛書,所以儘管利潤微薄,她還是堅持下來了。 前一篇文章 國際書市 牛津大學出版《羅德.達爾字典》 下一篇文章 閱讀作家東山彰良 書寫真實 台北溫暖回憶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