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漢娜.鄂蘭──思想與行動》 一趟漢娜.鄂蘭的思想旅程 文/張純昌 |2016.06.18 語音朗讀 38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趟漢娜.鄂蘭的思想旅程 圖/佳映娛樂提供 一趟漢娜.鄂蘭的思想旅程 圖/佳映娛樂提供 故事主角本人 圖/佳映娛樂提供 文/張純昌 漢娜.鄂蘭是美籍猶太裔的哲學家與政治思想家,原籍德國。她的一生顛沛流離,身為猶太人,在德國與法國都經歷了對猶太的歧視,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身陷集中營,差點與大量遭受納粹殺害的猶太同胞一樣,遭受不人道的對待,她幸運的離開法國,前往美國。 她受到許多撻伐,但原因並非她的流亡身世,而是她寫了《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一九六三),這本書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放棄思考與個體性 一九六三年,以色列政府透過特務組織將納粹德國的高官,種族清洗政策的負責人艾希曼,綁架至以色列,進行公開審判,漢娜.鄂蘭以《紐約客》記者的身分前往觀審,並在其後寫下她的觀察。 她發現,身為「猶太人的劊子手」,居然只是個奉命行事的官僚,甚至看起來像是個小丑!艾希曼只是想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被畫歸於一個群體之中,他想要說「我們」,因而放棄自己的思考與個體性。漢娜.鄂蘭強調,一個人沒有自主的思考,就失去身為人的資格。 這樣的批判在猶太人與猶太復國主義者聽來過於刺耳。這些爭論的中心,在於艾希曼究竟是否是反猶主義,而猶太人感到受傷之處在於他們民族的劊子手,竟被漢娜.鄂蘭說成是一個「普通人」,這彷彿是一種辯護,殺害無辜並不需要受到譴責,這違背了一般人的概念,彷彿將責任歸結給結構與國家暴力,艾希曼就成了無辜的人。 漢娜.鄂蘭認為,猶太人的流亡與被屠殺的處境,並不是因為納粹德國的邪惡,反而是人類放棄思考,無法為他人的處境著想,因此,這個危機浮現於所有人身上,邪惡不是因為自私自利,卻是因為勤勞、負責,以及理想主義。 這樣的批判也指向民族主義,猶太人想要自己的單一民族國家,然而,這種強化民族認同的思想,也必然需要人民交出自己的部分自由與主體性,人類對於群體的需求,有時卻反過來毀滅人類自身,這些批判當時激怒許多人,但在今日看來,卻顯得極有遠見,當今日以色列使得巴勒斯坦人成為難民,使得一個國家的人民流離失所,踏上過去猶太人的足跡,民族運動的走向,在半個世紀前她已洞見。 言猶在耳抗拒仇恨 這部紀錄片雖然有隱微的敘事線,卻無法被清晰的連接,而漢娜.鄂蘭的生平與思想的順序也被交錯安排,當朗讀漢娜文字的同時,播放的歷史影像,並非完全對應,因此,有了解讀的空間。導演Ada Ushpiz表示,她認為漢娜.鄂蘭受到了太多的誤解,這部紀錄片是為了平反,呈現較為公允的她的形象,片中的訪談對漢娜.鄂蘭有褒有貶,導演試圖展示較全面的面向,因而觀眾也就難以得到一個統一的評價,這部紀錄片是一趟與漢娜.鄂蘭並行的思想旅程,它只是呈現,而最後得到什麼,則完全交給觀眾的「思考」決定。 漢娜.鄂蘭的思想與著作,直至今日對人類的處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與對應,她涉及龐大複雜的議題,包括轉型正義、難民議題、以阿戰爭、恐怖主義……行筆至此,夜間發生了奧蘭多同志夜店槍殺事件,穆斯林裔男性闖進同志夜店開槍,共有五十人死亡、五十三人受傷,這樣對不同性向人們的仇恨與攻擊,後續被政府當成恐怖行動,強化不同種族、性向之間的對立,並無助於化解仇恨與彼此的理解,而是當權者強化國家暴力的手段。 漢娜.鄂蘭言猶在耳,如果我們不能抗拒仇恨與功利的誘惑,大大小小的暴力與恐怖、難民與犧牲者只會不斷發生。 前一篇文章 時光倒影 愛要怎麼說——《婉君表妹》 下一篇文章 觀影你我他 《帝國毀滅:關鍵13分鐘》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質電視選】《人生調色盤》【院線片】人生無奈時 不要放棄愛與希望《少年與狗》【優質電視選】《消失的王者》【經典新話】他不是武大郎,他是谷峰【優質電視選】《另一種注目》【影中人生《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用搖滾改寫音樂史 作者其他文章【院線片】 你的夢被監控了嗎?《盜夢睡務員》【院線片】 互相扶持 背負記憶往前走《平行母親》【紀錄片】背離人心 詐騙之路《夜路》【院線片】反映虛擬與真實的社會《駭客任務: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