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
圖陳麗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昨日公布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全台十八歲以上高血壓患者四百六十二萬人,每四人就有一人罹病;其中十八到三十九歲青壯族群,逾三十六萬人罹患高血壓,六成五、約二十四萬人不知罹患高血壓。
國健署調查,國人口味偏好「重鹹」,據統計,十三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七克」食鹽,高於建議值「六克」,容易引發高血壓。吃重鹹、高血壓、中風已成國人「要命三部曲」,偏偏年輕人高達兩成從不量血壓,五成不清楚「高血壓」的定義。
昨天是「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每四年調查一次,最新調查為二○一三到二○一五年。調查發現,十八到三十九歲罹患高血壓者約三十六點七萬人,盛行率為百分之四點七,平均每二十一人就有一人高血壓,將近半數不知道什麼是高血壓。
高達六成五、約二十四萬人,不自知已罹高血壓,過去一年曾經測量血壓者,僅一成三。就性別分析,男性不自知者比率約六成六,高於女性約四成四。 邱淑媞說,調查發現不少青壯年罹患高血壓不自知,研判是青壯年族群「外食」機率高,飲食口味重鹹,對高血壓認知不足。她提醒,高血壓患者罹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風險,分別是無「三高」者的二點八倍、一點九倍及一點六倍,讓國人健康遭受威脅。
國健署昨整理出常見量血壓的疑問及錯誤,發現不少人顧不得內急、憋尿量血壓,身體不順暢,肌肉收縮之下,引發血壓飆升,導致最大誤差值甚至高達二十毫米汞柱,嚇壞自己和醫師。
國健署研究員蔡維誼說,青壯族群若要避免高血壓,建議每年定期量一次血壓,並減少鹽分攝取,每日食鹽攝取應不超過六克,且每天運動十五分鐘,控制體重。
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一百四十以上、舒張壓九十以上,但血壓要量得準,有七大注意事項,包括:不交談、挽袖測量、腰部挺直、不憋尿、不翹腳、腳底自然垂放,且壓脈帶不低於心臟。
防治高血壓6招
1減鹽:多用天然調味料、避免醃製、含鈉高、加工食品
2定期量血壓:高血壓患者應每天量血壓;沒有高血壓,18歲以上、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超過140/90mmHg應諮詢醫師
3減重:維持BMI18.5~24,且男生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生80公分
4戒菸:戒菸兩周到三個月,得心臟病危險性下降
5規律運動:走路上下班、上下樓爬樓梯、做家事
6節制、避免飲酒
資料來源/國健署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血壓標準 (單位:mmHg)
1正常
收縮壓:小於120且舒張壓:小於80
2高血壓前期(應開始積極防範)
收縮壓:120-139或舒張壓:80-89
3高血壓第一期
收縮壓:140-159或舒張壓:90-99
4高血壓第二期
收縮壓:160-179或100-109
5高血壓第三期
收縮壓大於等於180或
舒張壓大於等於110
資料來源/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