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權威 朱樹勳

陳玲芳 |2016.05.06
9069觀看次
字級
當夜值班者為三十一歲外科總醫師朱樹勳,他檢查青年傷口,發現刀尖整個斷在胸腔裡,若不馬上動手術取出,胸腔持續發炎,將危及性命。青年於是被送進開刀房,展開「即刻救援」。圖/記朱樹勳提供
朱樹勳抱持著「救人第一」的理念,行醫五十年。圖/記者楊祖宏
朱樹勳率領著手術團隊,為醫界創下一個又一個嶄新紀錄。圖/朱樹勳提供
朱樹勳彩繪作品〈正與先天性心臟病搏鬥女童〉。圖/朱樹勳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時間:一九六八年冬夜

地點:台大醫院急診處

事由:一名二十六歲、胸部遭人猛刺一刀的青年,一臉慘白、捂著胸口,獨自求醫

當夜值班者為三十一歲外科總醫師朱樹勳,他檢查青年傷口,發現刀尖整個斷在胸腔裡,若不馬上動手術取出,胸腔持續發炎,將危及性命。青年於是被送進開刀房,展開「即刻救援」。

滿腔熱血、卻從未動過任何心臟手術的朱樹勳,注視躺在手術台上的青年,發現他心跳停止,必須在腦部缺氧的黃金四分鐘內將他救回,讓血液恢復循環,否則病人不是死亡,就是變成植物人。

朱樹勳深深吸了一口氣,站上主刀位置,他沒刷手,只戴上手術專用手套,也不做例行術前消毒,直接朝青年胸部畫開皮膚。

他再拿未經消毒的開胸器,一把撐開病人胸膛,發現傷者的心包膜鼓脹得像顆氣球。原來心包膜裡的心臟,受到大量湧出的鮮血擠壓,才會停止跳動。

朱樹勳一刀畫開心包膜,讓積血流出,青年馬上恢復心跳。不料血壓一升高,瞬間鮮血直噴天花板。朱樹勳順勢找到青年左心室上方,一個將近一公分傷口,立即用食指堵住,一邊止血、一邊迅速將傷口縫合。

青年幸運撿回一命,隔天甦醒才知自己是「心臟穿刺急救成功」首例。一周後順利出院;痊癒後寄來一張裸著上半身的照片,神情得意地露出刺青與縫合後的傷口。

這場手術後來成為朱樹勳行醫生涯的首篇論文,這位男主角身上的「保命傷痕」,不但是讓台灣醫界瞠乎其後的成就,也是送給外科新秀一枚至高無上的生命勳章。

朱樹勳在台灣醫界擁有無數榮譽勳章:台灣心臟移植第一刀、亞洲首例雙心人、全球唯一三心人、逾六千例開心手術、二十二項心臟手術創新紀錄、逾一百五十個換心病例等。

勇於挑戰 不斷締造奇蹟

身為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朱樹勳行醫逾半世紀,其中卻有將近四十年,天天率領著一群醫護人員,在手術室裡與死神搏鬥。

一九六四年朱樹勳自台大醫學院畢業,當時國內開心手術剛起步,手術成功率不到兩成,嚴重落後歐美。喜歡接受挑戰的他,毅然選擇投入心臟外科領域,心想若能大幅提升醫療技術,勢必可以拯救更多病患。

孰料,四年後意外由他首次主刀的手術場景,竟是如此「驚心動魄」,卻也讓他深深體會到,手術過程中的「分秒必爭」!

一九七一年朱樹勳赴美進修,在德州心臟醫學研究所追隨名醫庫里(Denton A. Cooley),獲得大師傾囊相授;兩年後,身懷絕技回到台灣,旋即於台大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後幾乎年年都有手術創新,「第一」光環也常如影隨形。

傑出的心臟手術成就,讓朱樹勳在一九七四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一九七九年又因學術成果豐碩,四十二歲即獲拔擢,成為當時台大醫學院最年輕的教授,自此晉升為「朱P (Professor)」。

義無反顧 成功首例換心

一九八七年朱樹勳帶領台大醫療團隊,率先完成台灣首例換心手術(正位心臟移植),造成全台轟動,也為台灣移植醫學樹立新里程碑。

然而,此一早經院內人體試驗委員會審議通過的案子,卻因台大院方延遲向衛生署呈報,被衛生署以「違反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處台大醫院六萬元、朱樹勳十五萬元罰款。

時任朱樹勳第一助手的台大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水深,憶及手術進行中,院長室來電表示尚未向衛生署報備,必須停止換心手術。但當時病人胸腔都已打開,進退兩難。

朱樹勳思索了幾秒鐘,明快而鎮定的說:「救人第一!我們不能因為手續不完備的理由放棄,犧牲一條生命。」王水深說,朱P那種「義之所在,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動容。

領導創新 施展管理長才

兩年後,朱樹勳在救治一名擴張性心肌病變患者時,因捐贈者的心臟條件不佳,進而採取「異位心臟移植」手術,保留患者自身心臟與捐贈心臟,同在體內運作,亦即所謂「雙心人」,再創新紀錄。

台大移植團隊在朱P領導下,於一九九六及一九九九年,分別完成台灣首例心、腎同步移植,及心、肺同步移植手術。二〇〇一年,朱樹勳轉戰亞東醫院隔年,又創下全球首見「三心人」心臟移植成功案例。

朱樹勳在醫界服務長達五十年,前三十年在台大醫院不斷追求醫術創新,無論臨床、研究及行政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轉戰亞東醫院院長後,更進一步施展管理長才,讓亞東在短短幾年間,從區域醫院蛻變為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

站在病人角度 發揮仁心仁術

二〇一五年八月,朱樹勳卸下長達十六年的亞東醫院院長重任,榮升「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副董事長,正式將院務交給四十年前在台大醫學院教過的學生林芳郁。「朱P」作育英才無數,名師出高徒,包括當天蒞臨觀禮的「柯P」台北市長柯文哲。

堅持「救人第一、規定其次」的行醫信念,有人用「醫界鐵漢」形容朱樹勳「義無反顧」的行醫風格。另位愛徒台大外科醫師李章銘,形容朱P是一位擁有「老鷹的眼睛,獅子的魄力,綿羊的心」的醫者。

行醫近五十載,總計在外科史上創下二十二項國內或世界第一紀錄。這些直逼「醫龍」傳奇,近乎「出神入化」的醫術,也許會讓人產生「不可一世」的想像。然而,親和力頗高的朱樹勳,卻是最沒有「架子」的名醫。

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一顆從行醫以來始終不變的「仁心」,十幾年前即以身作則,帶動被暱稱「小台大」的亞東醫院新進醫師,進行「病人生活一日體驗」。

朱樹勳回憶當年扮演心肌梗塞的病人,「我躺在病床上被推出去檢查時,頭部向前進,雙眼看不到病床前進的景物,這樣的推床法,讓病人很沒有安全感。而右手剛打好針,還隱隱作痛,就被要求簽同意書,也很不舒服!」

他將這些小細節回饋給醫院,如今亞東醫院移動病人推床時,都改成腳部朝前先行,而打針前也會貼心地先問病人慣用哪一手,免除患者不便。

儘管十年前即不再上手術台開刀,八十歲的朱樹勳仍強調:「最快樂的事,還是替人開刀。」現在他除非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台大每周一次、亞東每周兩次的固定門診,依然可見這位醫界老將軍健朗的身影。


堅定面對失敗
淬鍊人生智慧

十一年前,天下文化出版《永不放棄:心臟救星朱樹勳》一書,當時將屆七十歲的朱樹勳,在自序〈我的選擇與挑戰〉中寫下:「回首我所經歷的這一連串選擇與挑戰,當時都曾帶給我和工作夥伴許多壓力,但是經過時間的醞釀,如今想來只覺欣然,昔日累的、苦的、酸的汗水和淚水,釀成了後韻無窮的醇酒,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路創造許多輝煌紀錄的朱樹勳,也曾經遭逢人生低潮。如自美學成返台不久,遇到生平首起手術失敗案例,救不回複雜性先天心臟病童,讓他輾轉難眠、一度萌生退意。直到省悟:「消除壓力最好的方法,是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

另一項挫敗,是在一九九八年台大醫院任命新院長時,朱樹勳呼聲最高,卻意外落馬。隔年,台大醫院與「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簽訂合作計畫,他自動請纓,至基金會下的亞東醫院掌理院務。

朱樹勳擔任亞東院長期間,會客室裡掛著一幅畫作。那是一九七四年,朱樹勳擔任台大總醫師時,為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七歲女童,留下「與病魔奮戰」的畫作。

三歲喪母、十二歲喪父,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的朱樹勳,從小個性獨立、喜歡畫畫,一度就讀成功大學土木系,後因發現「學土木畫的都不是有趣的圖」,而重考醫學院。

常說「一生只相信科學證據」,沒有宗教信仰的朱樹勳,育有二子,一為皮膚科醫師、一為牧師。近年他受次子影響,開始讀《聖經》。

他當年旅美時,非常喜歡校園牆上的一段禱告文:「願上帝讓我誠心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事,願上帝給予我智慧讓我分辨兩者的不同。」

如今放下手術刀,改握生命彩筆,朱樹勳仍以無比的「勇氣」與「智慧」,刻畫暮年的美麗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