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13》第十章 指導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方法

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編輯群 |2025.08.04
56觀看次
字級
寺院是法身慧命之家,是心靈的加油站,而佛教的修行方式又以隨眾「共修」使人容易精進,是以大師鼓勵大家多親近道場,參與共修活動,增加修持體驗,與佛法相契。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編輯群

佛教是一個重視修行實踐的宗教,但也並非是佛教徒才要修行,大師說:「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人,都應該要修行。即使你不想成佛作祖,也總應該要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好人,就應該要修行。」可惜許多人對佛教存有誤解,將修行視為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甚至將它與避世離俗畫上等號。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強調把生活與修行融為一體,一方面即是要釐清這種錯誤的見解。

生活即修行

是以本章第一節「人間佛教的修行理念」,首先就對大師「生活即修行」的觀點進行闡述,指出人間佛教以「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作為在人間修行實踐的方向,說明佛法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可以解決人生各種問題,但也得要吾人在生活中加以踐行,才能受益。

對於部分人士學佛多年,仍不能與佛法相應的問題,在大師看來,原因就出在未能把握佛法與生活一體的關係,不能切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佛法,自然佛法也無法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為了鼓勵大眾將佛法實際落實在生活裡,藉以提升信仰層次,大師提倡「行佛」,引導大眾依照佛陀的教法實踐奉行,行佛的慈悲、喜捨、無我、平等、忍耐……這不僅起到修行實踐的指引作用,也突顯了人間佛教「佛法與生活不二」的特質。

修行要修心

心是人生的主宰,修行不僅要修正錯誤的行為,更重要的是要修心。因此,在「人間佛教的修行理念」一節中,所闡述的第二個重點是「修行要修心」。

人間佛教旨在建設人間淨土,讓每個人在現世就可以現證法喜安樂。大師不但引用《維摩詰經》的核心思想「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作為人間淨土開展的理論依據,指出人間淨土的建設須從淨化人心開始,更在百千的修心法門中,為我們揭示了「我是佛」的可貴。

「我是佛」思想深具警覺與自省的內涵,攝持一切佛法大意,能讓人直接處於「自淨其意」的諸佛境界,為現代人的修行提供了實踐方向與啟示。大師表示,「我是佛」就是肯定自己本具真如佛性,義同佛陀的教誡「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也如同過去禪門祖師常說的「即心即佛」。如果每一個人都肯直下承擔自己是佛,在行為上就會對人好,對人慈悲、對人服務、對人幫助,就會主動替人間解決苦難,也就是人間佛教精神的展現。

宗教生活的修行

本章第二節到第四節,聚焦於闡述大師為現代人施設的「人間佛教修行法門」,共分為三大類。一是「宗教生活的修行」,為秉持大師「讓信徒學習體驗僧侶的出家生活」、「讓信徒多跟寺院親近」的意思而列,例舉十六個修行項目,如:人間生活禪,主要強調道在日用之中的禪法精神,是適合每個人修持的禪法;禪淨共修,是大師一生提倡的修行理念和方式,盡顯佛法的圓融無礙;五戒菩薩戒會,不僅增長人的信心、智慧,持戒更是轉變人生命運之道;短期出家修道會,乃提供現代人體驗出家淡泊生活,昇華人生境界的方便法;慶祝三寶節,不僅體現佛教是個歡喜的宗教,也啟發大眾實踐佛菩薩的普濟精神;佛學講座,則提供信眾薰習正法,建立正知正見,自我成長的因緣。

寺院是法身慧命之家,是心靈的加油站,而佛教的修行方式又以隨眾「共修」使人容易精進,是以大師鼓勵大家多親近道場,參與共修活動,在佛菩薩、善知識的引導下,增加修持體驗,與佛法相契。

道德生活的修行

二是「道德生活的修行」,所例舉的六個法門,都是大師為淨化世道人心、改善社會風氣,面向社會所推展的運動和思想。如:三好,是清淨身口意三業的修行總則,通過具體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邁向真善美的人生;四給,是「以眾為我」的修行,在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實踐中,成就菩薩道的利他行;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既是建設人間淨土的條件,也是引導人們漸次擴大心量的法門;另有七誡、慈悲愛心人、人間佛教治心百法等,皆是生活中遠離諸惡、增加修養的方法。

這許多修行法門,不單是個人樹立道德人格的指引,也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建立道德生活的實踐方式,從而能夠建設一個安和樂利的人間社會。

生活律儀‧人間生活的修行

三是「生活律儀‧人間生活的修行」,以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要求與挑戰、指導身心行儀等為取向,著重於彰顯佛法的實用性。例舉十四個法門,如:在佛光山各道場傳唱的〈十修歌〉,為吾人指明把人做好是圓滿佛道的前行功課;「佛教新戒條」與「生活律儀百事」,是立基於傳統佛教戒律、清規,結合現代生活特點,具有普適性的規條;「婦女法座會」與「人間佛教讀書會」,引領大眾通過佛法的聚會交流,充實精神生活,提升生命品質;「人間音緣」曲風多元,大師的歌詞內蘊佛法意涵,具有發人深省,鼓舞人生的作用;《佛光祈願文》是表達希望、感動、祝福的方法,堪稱居家修行的課本;每日自課,除了傳統定課修持,大師更提出「新修行法」:每天想一個好人、每天想幾件好事、每天唱幾首好歌等,充分展現生活與修行的相即不離。

結語

成佛是許多佛教徒修行的目標,但這得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精進修行才能成就,所以大師認為,吾人應該要把握當下,重視成佛之前的修行過程,以「把人做好」為首要,不斷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健全人道,就是成就佛道的契機。

為了讓現代人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隨時隨地都能修行,都有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大師一生效法佛陀順應眾生的根性不同、需求不同、因緣條件不同,融和傳統與現代,廣設各種修行的方便法門,舉凡對生活起居、思想觀念、身心活動、道德修養等能有所改進的,都是適合大眾的修行方法。

縱觀「人間佛教修行法門」雖大致分為三種類別,但是法法之間並無層次的差別,惟大眾與哪個法門相應,那個法門就是最好,只要有信心,門門皆可入道,這也正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契理契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