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亞太,串連日本、菲律賓等西太平洋島鏈國家,在東邊海上扼住中國咽喉。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向西另開安全孔道,建設新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中國這條巨龍的轉身,一旦完成,中國影響力將更大。
隨著南海問題升溫,大國角力成為區域安全隱憂。這場角力是因中國崛起,衝擊美國建立的區域秩序,摩擦與緊張不斷。海上絲路從太平洋延伸至印度洋,從東南亞延伸至南亞、中亞,直抵歐洲。這一弧形地帶,是近年戰爭與難民的烽火地帶。美國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表示,將加快「大國外交」的步伐,推進一帶一路經濟圈等構想,擴大國際影響力,「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我們需要合理的發展空間,也需要獲得相應的國際話語權」。
王毅表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愈來愈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巨龍崛起後的轉身,強調國際存在感,也影響台灣的國際空間。
一帶一路雖不繞經台灣海峽,但面對國際權力變化,台灣不能再停滯於後冷戰思維。今年博鰲論壇,仍由國民黨參與。去年論壇,習近平勾勒亞洲安全和經濟新秩序的構想,稱鑒於中國的「體量」,中國會發揮更大作用。
一帶一路是個龐大的經貿、外交戰略,沿線國家的經濟潛力與可能的商機,吸引許多國家興趣。台灣已非昔日亞洲四小龍的「活躍小龍」,小龍如何轉身,透過參與「大龍」的局盤,從而獲得在兩岸、國際政經領域的存在感,將是新政府重要的功課。
總統府資政陳冲曾指出,有六大現象可能影響未來幾年,包括新平庸經濟、新大和緩、新反中介、新社會主義、新科技及新經貿體系。除了經濟部分,在政治方面,國家主權會有上下流失的現象,代議政治如果失去專業與效率,將會面臨革命性的質變。
全球政治發展面臨一個根本問題,就是權力的效能正在衰退。委內瑞拉前貿易與產業部長的摩伊希斯.奈姆在著作《微權力》中,對此有深入論述。微權力者是指用電腦手機發送訊息的人,或是走上街頭占據街頭的人。
奈姆曾擔任權威雜誌《外交政策》總編輯十四年,多次被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表示,簡單如一張照片,一句推文,一個事件,就可以撼動權力巨人。奈姆認為現在的掌權者愈來愈像「格列佛遊記」的主角,雖然是巨人,卻被小人國的國民捆綁住,龐大身軀動彈不得。
這些讓巨人落難的力量,就是微權力。如二○一○年的阿拉伯之春,衝擊北非與西亞國家政權;前年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癱瘓政府數十天。
微權力雖帶來民主成果與公平正義,卻也癱瘓政治的正常運作。學者指出,微權力者不只是民主鬥士、人權捍衛者;也有民粹主義者、法西斯分子、既得利益者等危險煽動者,會侵蝕民主的根基。
台灣因微權力的挑戰,導致政黨輪替。但這股微權力會把台灣帶往什麼方向,值得深思。當大陸這條巨龍轉身之際,台灣這條小龍也必須轉身。能否如以前那樣活躍靈動,是危機也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