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吉田
歷史緩緩走回宋朝,是中國花鳥畫鶴立雞群的最高峰時期。〈臘梅山禽〉便是家喻戶曉、蜚聲國際的北宋名作,它的作者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
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看到這一幅畫時,映入眼簾的感覺很淡雅清新脫俗,有一種寧靜致遠「兩心相許」的詩情畫意。連「白」點這種最不喧囂的色彩,都成為畫面上最引人注目、最功不可沒的討喜顏色。花朵的白和白頭翁的白,彼此呼應、相得益彰,彷如冬日尚未落下的白雪,顯示出徽宗選角上的靈活巧思,寓意深遠。
畫中有畫,更是處處流露詩情畫意,畫的構圖卻很有主見、趣味橫生。梅枝由下往上,微微彎曲有變化的S型筆鋒,左中間的枝椏承受白頭翁的重量而向左下彎,畫家都很細膩的觀察出微妙的變化,小心翼翼把觀賞者的視線引向了「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四行詩句。
徽宗在詩裡寫出了心聲:他跟最喜歡的丹青(繪畫)已許下千秋之約定,要像堅貞恩愛有加的白頭翁鶼鰈情深──一生一世相候相守。
一對白頭翁恩愛地靜靜棲息在畫面的正中央,墨色很濃隱喻出濃情蜜意的幸福氛圍,也四平八穩地穩住了全畫的美感重心軸。兩隻鳥雖然沒有什麼動作,但此時無聲勝有聲,身軀一反一正腹背袒裎相見,安排上可說巧奪天工很有變化。仔細端倪,右邊中央的枝椏間,還有一隻蜜蜂在「嗡嗡嗡」的展翅而飛,為寧靜的畫面帶來靜極思動的精采元素。
目不轉睛的看著畫和這首詩,人間情意千秋不停輪轉,當我們指著畫裡的一對白頭翁談詩論畫,似乎還能感受到徽宗當年作畫時一番「苦心孤詣」的心情!
徽宗是宋朝的第八個皇帝。他擅長花鳥畫,當時沒有人能出其右,書法也寫得秀麗遒勁鐵畫銀鉤,號稱「瘦金體」。北宋畫院在他的重視下,繪畫藝術十分鼎盛。
可惜,放錯位子,徽宗是成功的藝術家,卻是一位「不折不扣」失敗的皇帝,他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大事,無法讓國家強盛、維護百姓的生命安危,北宋就是亡在他和兒子欽宗的手上,看了這幅畫之後,讓人鼻酸眼紅,不勝唏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