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剛接到中選會正式致送的總統當選人證書,再過四個月,就職為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成為我國史上第一位女性元首。
四年前蔡英文敗給了國民黨的馬英九。在那場大選中,大陸和美國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使台灣選民對蔡英文模糊的兩岸政策不放心,最終為了維護「九二共識」,選擇了馬英九連任總統。
因此在上次總統大選之後,民進黨一度掀起兩岸路線大辯論,其中的重點就圍繞在九二共識及是否廢除台獨黨綱的問題。後來由於國民黨在內政上接二連三的處置失當,民進黨轉而集中火力鼓動各種抗爭,原來的兩岸辯論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蔡英文已從失敗者轉為勝利者,而且贏的不只總統,還有民進黨單獨過半的國會。蔡英文全面執政,但她四年前被認為導致敗選的兩岸政策,這次到底有了什麼修正?四年前未盡的「最後一哩路」,這回就走完了嗎?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四年前蔡英文提出的兩岸主軸,叫作「台灣共識」四個字。但到底台灣共識如何定義?蔡英文並未給予更多說明。在上次選舉中,蔡英文還曾公開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更讓民眾認定她的台灣共識就是台獨,從而產生高度的不信任感。
這次選舉,蔡英文的兩岸主軸,改成了她選擇在美國發表「維持中華民國憲政架構」的「維持現狀論」。但中華民國的憲政架構是什麼?和九二共識有什麼不同?蔡英文一樣沒有解釋。在第一次由中選會辦的總統政見會上,朱立倫便挑戰了蔡英文這個問題,而蔡英文的回答竟是「台灣共識」,也就是繞了一大圈,一切又回到她四年前的說法。
這次選民的感覺,是對國民黨的失望,根據兩次大選的數字分析,約有一百五十萬在上次支持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選民,這次根本不出門投票。正因為如此,蔡英文得以逃過大家對她兩岸政策的檢驗,而那尚未走完的「最後一哩路」,就在她勝選之後,才要浮現。
我們觀察蔡英文在當選後的首次受訪,便以「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來回應九二共識。但這個「共同認知」是什麼?具體是求什麼同、存什麼異?蔡英文未說清楚,大陸卻馬上將之點破,國台辦很快便發稿聲明,九二共識的內涵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與大陸有一定程度的政治互信,雙方多以「九二共識」四字概括許多戰略模糊的空間,而如今民進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反而給了大陸機會進逼,將兩岸政治互信的前提,從「九二共識」拉高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猶記洪秀柱當初角逐國民黨總統初選時,就不斷呼籲九二共識已碰到瓶頸,台灣社會如果只用「維持現狀」麻痺自己,最後是溫水煮青蛙,任人宰割。如今洪秀柱的話儼然一步步實現,現狀不會永遠不變,大陸已開始有所動作。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不僅攸關她未來四年的執政基礎,更對台灣的前途有至關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