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勿以貌取人

文/戴曉楓 |2016.01.22
1616觀看次
字級

以貌取人,是指從對方瞬間的舉止與穿著,魯莽地誤下判斷。日前,讀到一則故事,頗有振聾發聵之效。

故事是說迦羅越想擁有文殊菩薩的大智慧,常常誠心頂禮,祈求文殊菩薩現身,為他加持。一日,迦羅越準備了豐盛素宴供養僧眾,並在宴席放上大座,希望文殊菩薩蒞臨。說時遲,那時快,來了一位穿著破爛,其貌不揚,髒兮兮的跛腳老人,準備坐上大位。

這個位子是準備給文殊菩薩的,迦羅越急忙阻止老人,讓他坐在旁邊位置吃飯。沒多久,老人又往那座位移去,迦羅越再度勸阻。一來一往,總共七次。老人終於放棄,遂在一旁用餐,迦羅越也放下一顆大石。

忙了一天,迦羅越回到家,倒頭就睡,在睡夢中,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對他說:「你不是一直祈求我現身嗎?為了滿你的願,今天我現身應供,你卻一直阻止我坐上去,總共七次,為了不要讓你起煩惱,我只好坐在一旁用齋。」

迦羅越從睡夢中驚醒,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十分懊惱。

我們何嘗不像迦羅越一樣,總以自己的習氣,從對方的外表或舉止去判斷他人,魯莽地斷章取義,錯失了許多機緣,無意間也誤傷他人之心。從這個故事,從現在開始,提醒自己,勿以貌取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