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穆斯林 生活在灰色地帶

戴定國 |2016.01.16
1502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不過幾個月前,德國人湧入火車站歡迎非法移民、難民,這樣的日子不會再出現了。跨年夜發生的移民集體性侵事件終結了一切,反移民的極端主義分子更加振振有詞。

德國《時代周報》記者瑪麗安勞說:「難民須接受德國價值觀」,她的報導突破了禁忌。由於納粹的種族主義,二戰後,德國人忌諱將文化特徵歸咎於特定群體,每當解釋暴力、犯罪或失業等現象時,社會學的解釋往往壓倒文化的解釋。

穆斯林價值觀 融入歐洲

曾任德國家庭事務部長的克里斯蒂娜•施羅德指出:「我們忽視穆斯林男子對女性的歧視態度太久了。」這就是所謂文化的解釋,暗示問題出在「因為是穆斯林、黑人等…」,更甚於出在其他原因。

施羅德說,這種忽視「不僅危及我們的安全和價值觀,對那些野蠻的年輕男子也不公平。他們不是天生犯罪者,我們應幫助他們成為正派的人。」她主張所有人必須明確表示,想在德國生活,就必須接受某些基本價值觀,否則就別來。

「聽我的,否則別來」,沒有灰色地帶,是零和博弈的思惟。少數憤怒的德國人正失去理性。伊斯蘭國(IS)更想要打破宗教共存,要求穆斯林,以二分法選擇「變節」投靠十字軍的異教徒宗教,或「出走」投奔他們。美國有人主張「集中精力,只幫助信仰基督教的敘利亞難民」,也是魯莽之舉。

摩洛哥裔的美國作家萊拉.拉拉蜜稱自己是「灰色的西方穆斯林」,出生於阿拉伯語國家,現在用英語寫書和講課,「多數時候,灰色的人在美國不會引發關注。」但九一一事件、IS興起,大眾對伊斯蘭教的負面印象愈深化。拉拉蜜表示,「面對生命的失去,我們的悲傷多一層,因為我們成了被懷疑的對象。」

文明衝突 杭廷頓有爭議

想在西方生活,要接受什麼價值觀?這牽連到另一個問句,文明的衝突是恐怖之源嗎?美國政治學家杭廷頓於一九九三年提出「文明衝突論」,預言國際政治將由「文明的衝突」主導。

杭廷頓認為,隨著全球化,不同文明間的衝突會愈演愈烈,尤其是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阿拉伯之春後,民主未能在伊斯蘭世界普遍出現,被認為問題在伊斯蘭教本身,「民主與伊斯蘭不相容」。

反駁杭廷頓的學者認為,現實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在全球是混在一起的。在文化多元的西方國家,有大量穆斯林、少數民族群體,日常生活就是不同信仰和文化共生、合作的證明。

只不過,恐怖攻擊使人懷疑,所謂共生是惡行循環的共生。歐美強調自由民主,但文化多樣性被批評淪為裝飾品,二○○四年法國禁止穆斯林戴頭巾,引發強烈反彈。西方國家未能以民主的方式應對多元主義,使IS得以號召激進穆斯林「宣示效忠」。

美國猶太裔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指出,阿拉伯地區動亂,主因是這裡存在巨大的「價值觀真空」。中東有什葉派、遜尼派、庫德人、基督徒,高度多元化,但數百年來獨裁者的鐵腕統治一夕崩潰,多元秩序卻遠未發展起來。

弗里德曼認為,阿拉伯世界若要和平,唯有尊重多元一途,即建立具包容性的廣泛道德觀。放棄多元文化主義,只會導致更多暴力、死亡和悲傷。

阿拉伯世界 誰是惡棍?

美國共和黨的大選辯論聽起來,像是要發動一場十字軍東征,而不是要使中東穩定。在歐美,IS又促使反穆斯林的言論增加,這些都為文明衝突添加燃料。

敘利亞內戰製造了大量難民,是中東不安並殃及歐洲的主因。西方國家想把阿塞德總統拉下台,但他不是唯一的「惡棍」。分析家指出,想要趕走他而不引發更多混亂的唯一方式,就是敘利亞反對派也展現他們信仰多元主義。

在中東地區,什葉派與遜尼派「誓不兩立」,任何一方得勢,都會走上鎮壓、而不是包容的覆轍。與其說是「價值觀真空」,不如說是「多元主義真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斷交也是水火不容的結果。如果這一點不改變,阿拉伯世界就不會有寧日。

西方學者表示,要想取得可持續的進步,多元主義的道德觀就必須滲透到阿拉伯世界的各個層面,建立思想的多元性、性別的多元性、包容其他宗教、少數族群的多元性、政黨輪替的政治多元性。否則若把阿塞德拉下台,反對派執政也未必帶來民主相容的春天。

德國為歷史贖罪 猶太卻反穆斯林

德國猶太人領袖約瑟夫•舒斯特支持限制難民流入,他警告稱,很多難民出身於「以仇視猶太人和不寬容為特徵」的文化。「不要只想到猶太人,想想女性的平等權利吧。」

儘管德國猶太人社群規模較小,但往往有重要影響力,這是因為德國對「納粹大屠殺」負有責任。

德國是以色列最大的海軍軍備供應國。去年十二月下旬,一艘以色列潛艇出現在倫茨堡,這是從造船廠駛出的第四艘德製以色列潛艇。下水後開往中東,一月中旬抵達海法港。

以色列購買潛艇的資金約三分之一由德國政府承擔。作為對歷史上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贖罪」表示,德國經常鉅額補貼以色列國防項目。兩國軍方保持密切合作關係。

比起日本,德國更願意反省二次大戰。在八千萬德國人口中,約有一千五百萬為移民背景,約占百分之十九。德國總理梅克爾「寬容異己」,接納一百萬穆斯林難民,也是對希特勒的種族主義的「贖罪」。但她的難民政策受到愈來愈大壓力。

舒斯特表示,如果難民繼續按現在的速度,融合移民和「傳遞我們的價值觀」將變得「愈來愈難」。

不過,其他德國猶太人領袖認為,一些難民來自反猶主義的國家,並不意味多數難民是反猶主義者。德國內政部統計,反猶犯罪案數量去年成長兩成五,大多數與右翼分子有關。

二戰後,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在德國一直是禁書。該書版權在戰後先遭美軍沒收,後將版權交給巴伐利亞政府,版權沒收期到二○一五年。去年,巴伐利亞州政府宣布仍列為禁書,因為此書並未改變對民眾的煽動性。

今年一月,《我的奮鬥》再版了。因為新納粹主義分子興起,慕尼黑歷史學家覺得有必要讓這些人的迷思「幻滅」。因此打破禁忌,書中加入許多註解,揭穿納粹的「謊言」。

文明衝突 不平等使激進主義抬頭

九一一恐攻後,美國總統布希造訪華府的清真寺,表示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他未將伊斯蘭教和恐怖主義畫上等號。如今共和黨排斥穆斯林,有人開始懷念布希時期的共和黨。

美國內部有杭廷頓所稱的文明衝突,有人即說美國是個分裂的文明,近年多起白人警察槍殺黑人案,引起抗議暴動就是例證。如今,穆斯林更成為被排斥的對象。

早在二○一二年六月,美國喬治亞州一家蘋果專賣店,穆斯林女孩薩比特買平板電腦iPad,意外遭到拒售,店員理由是她說波斯語。薩比特流著淚離開。後來記者陪她回到那家專賣店,店員重申相關規定:不能將蘋果商品賣給任何來自伊朗的人。

去年底,美國加州屠殺案主嫌證實是土生土長的美國穆斯林,洛城伊斯蘭團體立即嚴厲譴責暴力,憂心穆斯林在美國的處境恐將更艱難。一個穆斯林婦女去川普的政見會舉抗議牌,默默無聲進行,卻被趕出去,嗆說:「你有帶炸彈嗎?」

美國對於根除伊斯蘭恐怖主義的辯論,不僅關乎應對中東的現實,還關乎擊敗國內敵手。茶黨保守主義是一種隱蔽的種族主義,川普則公開宣揚。

法國知名經濟學者皮凱提表示,不平等是中東恐怖主義猖獗的主因,西方國家「興兵作亂」,更必須為此負起絕大多數的責任。

中東地區總人口約三億,少數君權國家的人口總和僅占全體的一成,卻控制六到七成的石油財富,導致政治與社會體系脆弱。皮凱提指出,對付恐怖主義的上策應從經濟層面著手。

法國極右翼黨派民族陣線領導人馬琳雷朋屢次表示,國際政治日益讓民族主義者與全球主義者對立起來。的確,在世界各地,全球化帶來優勢的價值觀,正遭遇民族主義復興的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社論指出,新一年的挑戰將是捍衛全球化,同時駁斥雷朋、美國的川普及俄羅斯總統普亭等民族主義者的觀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