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因國外大學挖角,推出三項策略延攬新進教師。彈性薪資最多每月增加六萬元。新進教師月薪因此將達十三萬,比教授的十萬元還高。加薪部分,有三萬元將爭取科技部補貼。
行政院科技預算明年成長百分之七,連兩年突破千億,也將調整策略。原本由政府挹注行政法人、學校研發,再技術移轉給業者,未來將透過預算把餅做大,鼓勵企業一開始就投入研發,避免產學落差。
科技預算增加與台大新進教師高薪,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但整個教育環境的資源分配,卻有待再思考。
大陸浙江大學宣布,設立跨學科互聯網金融教育基金,金額高達人民幣一億元,培養碩博士人才。
在兩岸產學競合中,高等教育與研究也扮演關鍵角色。行政院另決議提高人文社會科學預算,如故宮大數據、物聯網等。過去忽略了這些,未來將重視發展排序。
物聯網、3D列印等未來趨勢產業,都有迫切發展必要。大陸中小學已有3D列印課程,台灣起步已慢,更需集中資源發展。
物聯網既屬人文社會科學,更是科技領域,高等教育應兼顧,才能有助企業競爭力。
明年科技預算有五大重點,生物經濟產業、生產力4.0方案、資安科技等。
許多國家已往生產力4.0邁進,先前有業界大老送德國相關書籍給科技部,希望政府重視。企業憂心如焚,政府卻陷於政治泥沼,無法劍及屨及。
我國去年全年出口減少百分之十點六,是金融海嘯後僅見。
企業近日陸續公布營收,鴻海衰退逾二成,台積電年減率百分之十六點一,股王大立光年減三成。法人並未看壞這三家績優的蘋果概念股,但蘋果iPhone 6s手機銷售不理想,的確都受影響。
大陸推動紅色供應鏈,也對台灣形成壓力。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紅色供應鏈若要完整,台積電角色不可或缺。因台積電已融入世界電子業的供應鏈,就像智慧手機,蘋果、Android都各是一個生態系統,台積電也有自己的生態系統。
蘋果公司將踏入電動汽車、無人駕駛車領域,蘋果iCar預期是能和iPhone整合的高科技產品。
蘋果手機、電腦都不是蘋果自行製造,iCar可能由現有的汽車公司製造,中國汽車製造商得此商機的可能性很大。
電動車、自駕車是炙手可熱的科技產業,已成為傳統汽車製造商(硬體)和矽谷集團(資訊軟體)間的戰場。大陸因空汙全力研發電動車,預期又將形成一個新的科技生態系統。
大陸積極發展半導體,張忠謀表示,就算紅色供應鏈崛起,要取代台積電至少也要十年。
面對台積電的信心,要問的是台灣有幾家台積電,有幾家能有自己的科技生態系統。台灣科技業仍多代工層級;韓國已建立品牌,站在供應鏈上游,串連中下游,與台灣差距愈拉愈大。
科技預算直接投入企業,可縮短產學落差;但透過大學研發,能帶動高等教育升級。大學教師被挖角,表示人才實力受肯定,科技預算仍應重視大學,避免另一種產學落差。除了台大,大學教師都應普遍受到重視,畢竟高等教育是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尤其國家整體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