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夫婦倆到了沙漠市集,看到貧富使人有了尊、卑,但真誠的笑容,永遠都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圖/林耀堂、吳炫三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林耀堂、吳炫三提供
吳炫三出身於宜蘭傳統佛道教家庭,小時候拜佛祖、祖先,原本覺得很自然。但阿公去世時,家裡盛大舉辦道教喪禮,辦了五十三桌,那場混雜著熱鬧與哀戚、死亡與嘉年華會氛圍的祭儀,令他小小的心靈很錯亂。
高中時,吳炫三念的是基督教淡江中學。有一次,在校園內,見到馬偕博士家屬的基督教葬禮,感覺很好,於是高二那年,他就受洗了。雖然歷經洗禮,但吳炫三至今自認是一個「有拿香的基督徒」,且在中年後,和佛教有著甚深因緣。
一九八○年代初在紐約居留時,吳炫三結識「美國佛教會」創辦人、護持佛教厥功甚偉的沈家禎居士。「沈居士影響我很大,他多年供養聖嚴法師在日求學的故事,至今蔚為美談。聖嚴法師剛自日本拿到文學博士畢業後,到紐約來教我們打坐,我常開車送法師從哈佛大學至麻省理工學院。」
沈家禎居士是船業鉅子,列名當時美國五大船王。後來他賣掉船隊,全數奉獻給佛教。「他請貝聿銘設計,蓋了世界宗教圖書館,裡面珍藏著從大陸帶出來的《大藏經》。圖書館裡有一張佛畫是我畫的,當時覺得是一張很大的畫作,但現在我作的卻是更大的了。」吳炫三笑說。
因為這個殊勝因緣,回台灣後,吳炫三開始親近佛學,且和水里蓮因寺懺雲法師接近,後來他皈依懺雲法師。「一九九五年後,我有很多作品,都受佛教的影響。例如佛教所說的大中至正,大慈大悲、無私無我、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的觀念,我深深攝受。之後我作了一系列作品,都是四個角度可以掛畫的,同時也沒有空間(背景)的,我更抽離掉自己,全然不署名,只畫上一個太陽圖形來代表!」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