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時代 螢幕戰爭挑戰人性

戴定國 |2016.01.10
2735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眼前好幾個電腦螢幕,兩個美國空軍飛行員握著操縱桿,從空中鎖定地面目標後按鈕,其中一人說「飛彈已啟動,飛行時間十秒」,屏氣凝神,接著螢幕裡的人或建築物被炸毀,冒出濃濃黑煙。但沒有爆炸聲,非常安靜,沒人說話。

這個場景不在戰區上空的飛機座艙裡,執行作戰任務的飛官並未駕機起飛,只是坐在冷氣房,遙控七千哩外的無人機,轟炸伊斯蘭國(IS)、阿富汗或葉門恐怖分子。基地位於拉斯維加斯,飛行員下班後,開車離開營區,不久就進入五光十色的賭城。賭場與戰場形成荒謬怪誕的組合。

以上,是電影情節。去年六月在台上映的戰爭片《巡弋狙擊手》(Good Kill),改編自真實故事,由伊森霍克主演,導演安德魯尼可曾以《楚門的世界》拿下全球多項最佳編劇大獎。兩部電影有相似的元素:虛擬真實的真與假。

電腦裡的戰爭 毫無危險性

《巡弋狙擊手》的英文片名Good Kill,是電影裡多次出現的一句話,遠端炸毀目標後,飛官就說good kill。賭城的空軍基地並非虛構,它是一小時車程外的克里奇(Creech)基地,有三千三百多名人員。

伊森霍克飾演的少校原在中東駕駛F-16,調回國後轉「開」無人機。戰爭變成千里外、毫無危險性的電腦畫面,猶如打電玩,一次次殺戮讓他質疑反恐意義。他製造出的恐怖分子,是否比他殺害的還要更多?

這種新型態戰爭隱藏的可怕後果,片中由女飛官說出:「美國在阿富汗濫殺無辜的無人戰機,是塔利班招募新血的最佳宣傳。我們最好祈禱他們將來不會也發明無人機。」

當科技改變戰爭型態,人類的鬥性遠未適應。二○○三年美國首度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先從海空開砲,最後才派出地面部隊。伊拉克士兵遲遲不見敵軍,早已不耐煩,怒吼:「是男子漢就出來,面對面決鬥。」如今敵軍甚至永不出現,阿拉伯戰士只會仇恨更深,而無人機「不長眼睛」誤炸平民,哀傷的家屬是可能加入抗美(西方)行列。

全球七十八國

擁有無人機

伊森霍克飾演的飛官也仍有傳統軍人心態,他自我諷刺說:「我是飛行員,但我不飛(I am a pilot and I am not fly)。」他從高空監控中東地面一舉一動,覺得自己毫無風險,像個懦夫,希望調回中東戰場,打一場真正空戰。

自美國大量運用無人戰機於反恐戰爭,且證明效益後,各國競相投入研發。新美國基金會去年調查,全球共有七十八國擁有監控性質的無人機。但擁有無人戰機的不多,投入實戰的只有美國、以色列、英國與巴基斯坦。

以往狙殺恐怖分子須派出地面部隊掃蕩,曠日廢時,犧牲美國士兵,耗損大量財物力。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後,美國已不願往海外派駐更多部隊。但無人戰機引發的弊端與道德爭議,日益增多。

美國軍方的無人戰機往往聽命於中情局,伊森霍克有人道良心的不安,主因之一是中情局命令「炸死任何可能或未來即將成為威脅的人」,從外觀、行為判斷哪個人是恐怖分子,不管是小孩或婦女。

聯合國人權律師表示,「雙重」無人機襲擊更該譴責,即對某個目標進行第二次攻擊,可視為戰爭犯罪。有些「雙重」案例中,殺死的是哀悼首次襲擊死難者的親友。伊森霍克在片中,對此深有犯罪感。

巴基斯坦人 晴天恐懼症

過去十年,美國大量使用無人戰機於巴基斯坦,奪走許多無辜生命。倖存者更因此留下心理創傷,而恐懼晴天,因為無人戰機在晴天出動效果最佳。國際間陸續出現對美國「戰爭罪」的指控,巴基斯坦人更屢屢舉行反美示威。

「遊戲化」也使戰爭的本質改變。社會科學家稱為「任天堂效應」,即士兵不用親抵敵境,感受戰場殘酷,因而「殺人不眨眼」,相對使戰爭更容易發生。

也有學者質疑「任天堂效應」,認為無人戰機駕駛員「打完仗」後回家看棒球賽轉播,陪孩子寫作業,無法將戰場與現實生活完整切割,反而陷入更嚴重的心理障礙與道德壓力,許多人因而辭職。戰爭形式改變了,本質中的苦痛未減。

強暴婦女惡徒 動私刑炸死

《巡弋狙擊手》片中,伊森霍克陷入反覆循環的「戰後壓力症候群」,所謂戰後是指「每天從戰場回家」,home sweet home,只要一小時車程。他常從空中看著阿富汗惡徒強暴婦女,束手無策,挫折感很深。最後他決定抗命,支開同僚後,獨自動用私刑,用無人機炸死那個強暴婦女的惡徒。

學者指出,無人戰機不經審判便任意處死恐怖分子,而消息來源又常是機密。形成來源機密、攻擊機密、處死機密、事後也機密的執法道德危機。

二○一三年一月聯合國指出,無人機造成「不成比例的平民傷亡」,將調查是否涉及非法殺人。人權律師表示「這種戰爭應該就此停止」。但無人戰機仍繼續翱翔晴空。

你的私人飛機 可以放在口袋裡

想要擁有私人飛機,你不必是億萬富翁,你家也不需要大面積停機坪。The Pocket Drone(袖珍無人機),可以直譯為口袋型無人機,二○一四年一月上市了。

加州聖地牙哥AirDroids公司推出這款直升機,可以摺疊收在口袋。重量四百五十公克,載重二十公克,飛行時間二十分鐘。到校上學,發現忘了帶東西,也許可請家人用無人機送來。

口袋型無人機可自動導航,甚至「跟隨我」,跟拍你滑雪下山、空中彈跳。無人機產品日漸多元化,客戶從消防隊員、電影導演到耶誕節前購物的祖父母們。

法國的Parrot SA、美國的3D Robotics、中國的大疆創新公司,在消費類無人機領域「三足鼎立」。Parrot SA自二○一○年來,售出一百五十萬架無人機,售價從一百至五百美元。在玩具反斗城都可買到。

用來監測農作及施工的無人機也不貴,Parrot的滑翔式無人機「電子蜂」(eBee)只要兩萬五千美元。愈來愈多無人機遍布在美國鄉間的空中。

印第安納州的玉米農雅各布斯說:「無人機太好用了。」他以前巡視玉米田得徒步好幾公里,查看有無雜草或天候造成損失,現在他只須操控無人機便可。

華盛頓州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前年九月起,全面禁止無人機。因為會對遊客帶來危險,除了撞機、墜機,螺旋槳、旋轉翼碰到人體,都可能造成傷害。

在紐約曼哈頓或洛杉磯的好萊塢,這種「飛安」問題會更嚴重。

英國空軍徵兵:免升空戰機飛官

二○一二年十二月英國空軍宣布,將增加一個兵科,不需要升空的「遙控戰機飛行員」。空軍總司令達頓上將說,無人航空載具(UAV)愈來愈多,很多任務交給無人機執行就可以,不需要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駕機到敵境。

這些「飛行員」不必經過嚴格飛行訓練,相反地,他們可能是一批電玩高手,飛行胸章跟飛行員一樣,都有一雙翅膀,但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從軍」。

去年十二月,美國空軍計畫五年內增加一倍無人機數量,飛行中隊從八個擴大到十七個,同時增加三千五百位駕駛員、感應器操作員等,部署全美、海外基地。

無人機全球需求增溫,亞太地區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買家,從北韓到南海、南亞及阿富汗,都是正在及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

以色列無人機主管席柏林說:「若希望打贏戰爭又盼壓低傷亡,UAV在此世代是必要的。」民眾也較易接受該國介入多國戰事。「畢竟沒人想告訴國人,本國士兵的鮮血是為他國而流。」

無人飛機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方執行任務,經常誤殺無辜引來責難。不過,英國空軍高層說,現在科技日益進步,誤殺百姓的機會減少許多。

網路延伸虛擬存在 無人機延伸實體存在

二○○○年九月,美國一架無人機首次飛過阿富汗。軍方後來仔細觀看錄影,吃驚地發現,竟拍到了賓拉登。從此,無人機成為美國反恐利器。但對穆斯林世界很多人來說,無人機是美國冷酷和傲慢的代名詞。

不過,無人機已進入生活,如噴灑驅蚊劑預防登革熱,亞馬遜用來空中送貨,達美樂飛行送披薩。此外,公路巡邏及颶風追蹤等任務過於乏味,易造成駕駛員勞累,都可交給無人機。

從印尼森林的紅毛猩猩,到尼泊爾的犀牛,生態保育者也用以追蹤瀕絕生物,揪出盜林者,揭露日本捕鯨劣行。生態學者表示:「無人機相對便宜、輕便而且環保,彌補了衛星、飛機攝影和地面觀測的不足。」

去年耶誕節前夕,澳洲旗艦破冰船前往南極補給,首度運用無人機,借由拍攝的海冰影像,判斷適合的航行方位,通過變換莫測的南極海域。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估計,到二○二○年,將有超過一萬架無人機穿梭在美國領空。為了規範,FAA 去年二月公布草案,規定無人機限白天飛行,速限一百六十公里,高度低於一百五十公尺。

無人機不只是工具,坐在電腦前透過它來看、來行動,人等於已升空。它是身體與感官的延伸。專家指出,「網路延伸了我們的虛擬存在,無人飛行器則延伸了我們的實體存在。」

這當然無限美好,但弊端也由此而來。除了偷窺或偷拍等隱私問題,無人機滿天飛惹人厭,公家機構用以監控治安、交通、汙染,更使人擔心政府監視。但政府也可能是受害者,去年一月一架四軸無人機墜毀在白宮草坪,引發維安疑慮。

未來的恐怖攻擊可能是這樣:裝載炸彈的小型無人轟炸機,飛臨紐約曼哈頓…。校園槍擊案的兇手由「陸軍」變成「空軍」。

科羅拉多州一個小鎮曾提議,發放擊落無人機的許可證。

今年元旦起,德州准許州民無論上班、購物、上餐館,都可公開佩槍。批評者擔心,西部片場景將在德州重現。但反槍者可能較不在意,無人機擾人時,「西部槍手」會一槍解決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