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士榛
從小就愛看書、買書的洪毓穗,有個做黑手的父親心存傳統觀念,覺得孩子讀書會出頭天,非常支持她買書,而在書海中,洪毓穗縱使沒人陪也不覺孤單無聊,進入書的世界,她只覺開心。
「我以前是做企畫工作,需要很多想法,只有多讀書才寫得出好內容,生活和工作都依賴閱讀,因而收藏了許多書。」洪毓穗表示,本來不怎麼愛看書的先生,在兩人交往過程中受她影響,也開始愛看書和買書。
如今已是網際網路時代,洪毓穗表示,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各有不同消費族群,網路書店是面對上班忙碌、沒空逛書店的顧客:而實體書店則是面對愛書、喜歡在書店看書的群眾,洪毓穗認為,兩者之間沒有太大衝突。她說:「像是做獨立書店要找到主題來經營,不同方式可展現生活價值,同時也開放出思考、文化、開放交流的場域,或是改變方式做複合式書店,也是一種特殊性,反而呈現不同選擇的風貌。」洪毓穗強調,只要做出自己特色的書店,就可以生存。
「晴耕雨讀小書院」成立至今邁入第三年,洪毓穗表示,過去認定這是一個賣書的空間,這兩年和顧客互動中決定未來將會放大書店空間成一個平台,嘗試做不同活動,像是辦音樂會、文學講座,充實桃園的藝文環境,讓在地民眾可以透過書店接近藝文市場,在心胸更寬廣的經營型態下,讓藝文活動更活躍於「晴耕雨讀小書院」間,不但自己喜歡,也吸引客人走進小書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