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讀有個美麗花園。圖/林芳合
文/郭士榛 圖/晴耕雨讀提供、林芳合攝影
「晴耕雨讀小書院」是向鄰居承租過去一家卡拉OK店,房屋的架構和內部櫃台、小舞台都是現成的,幸好男主人曾建富喜歡做些木工、燈光配線等硬體工作,使書店慢慢步上軌道。
洪毓穗表示,先生請完育嬰假返回職場後,原以為家中有一份固定收入,開書店會輕鬆些,其實不然,因為先生周末仍要幫忙顧店,兩個人反而都不得休息,最後決定先生也離職,兩人都投入經營書店,「剛開始,兩人會因理念不合而爭吵,在不斷磨合下,理解做夫妻的關係,和做同事的關係仍有不同,彼此尊重才漸入佳境。」
一○四年洪毓穗、曾建富夫妻開始併肩作戰,他們也沒想到短短兩年多「晴耕雨讀小書院」就已名聞遐邇,受到消費者喜歡。洪毓穗認為,這家開在偏鄉的書屋會受歡迎,除了消費者的好奇心、想到此一遊外,主要是鄉村和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是大家都嚮往的,但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到「晴耕雨讀小書院」可以短暫實現內心理想生活,滿足人們內心的缺憾。
凡是來到「晴耕雨讀小書院」的客人,都會好奇名稱由來,顧名思義即「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的生活理念」,洪毓穗指出,這店名不是她設想出的,也不是出自哪的名句,「十多年前,有天看到一建商的廣告『晴耕雨讀』讓我感動莫名,心想這就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更沒想到十年後,她對於都市忙碌的生活節奏感到迷惘,最後回到龍潭夫家附近找了一個有草地有院子的房子;仔細挑選每一本書籍;認真尋找台灣各地具有特色的獨立刊物及明信片;四處撿拾舊木DIY做書架桌子;種植具有療癒作用的多肉植物、美麗花草及盆栽種菜,一點一滴打造夢想中的書店。她期盼能透過書店這個載體,讓人們了解,生活不是只有一種方式,而選擇權就在自己手上。
洪毓穗也透露在開書店過程中,讓她體悟世間人、事、物真的都存在一種緣分,「記得剛結婚時,整理從娘家帶至婆家的書,婆婆看著滿書櫃的書,曾說過,這麼多書,你們要開書店喔!沒想到婆婆這句話竟成真了。」此外,書店的花園周邊有許多枝葉繁茂的大樹,竟是早年地主請公公幫他們栽種的,樹已成蔭,誰也沒想到,他們會租這塊地開了書店,連公公都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