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 藤蘿寓意 談古詩詞之美

文與圖/陳牧雨 |2015.12.29
4283觀看次
字級
遊藝筆記 藤蘿寓意 談古詩詞之美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中國在很早期的詩經裡就提到「蔦與女蘿」,根據毛傳的解釋:「女蘿,菟絲,松蘿也。」陸德明的釋文說:「在草曰菟絲,在木曰松蘿。」後用以泛指具有匍匐莖和攀援莖的植物,我們一般稱之為「藤蘿」,其中具攀緣莖的植物,通常必須攀附、纏繞在其他高大的喬木始能壯大與繁盛。

由於藤蘿這種蔓生、攀附於草木不易分開的特性,在古代詩文中常被用來比喻婚姻關係。如《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李白也有一首有關女蘿與菟絲的詩〈古意〉:「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百丈託遠松,纏綿成一家。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若識二草心,海潮易可量。」

這首詩也是以菟絲與女蘿相互糾纏的特性來比喻婚姻的關係,只是菟絲與女蘿必須依附百丈高松與春風的吹送才能纏綿成一家,想來這個婚姻是經過許多挫折與困難的。

唐朝詩人岑參有一首〈石上藤〉的詩:「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何處堪托身,為君長萬丈。」則是引石上孤藤比喻一個人的不遇與困頓。確實,生在石上的藤蘿,不逢高枝引,如何得以凌空上?懷才不遇,真是困煞英豪。

荒山野外,雜樹繁多,是藤蘿繁殖的最佳環境。所以唐代楊炯在〈群官尋楊隱居詩序〉中說:「寒山四絕,煙霧蒼蒼;古樹千年,藤蘿漠漠。」「漠漠」一詞,有「大面積分布」的意思,這樣的藤蘿,自然不是居家小景可比擬。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雖全部說景,但光一句「枯藤老樹昏鴉」,就足以令人「肝腸寸斷」,其餘詩句,也句句道盡流浪者沁心入骨的綿綿愁思。以景寫情,也真是不得不佩服詩人運句遣詞之精妙了。

至若「枯藤」配以「寒月」,那又是另一番荒涼孤寂的景象。

杜甫名句「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正是把藤蘿、蘆花與秋月並在一起,告訴你在這個荒涼的沙丘,又是一年秋意正濃的時候了。

然而,《杜律演義》是這樣說的:「適間方見日斜,即今請看石上之月,已映荻花,而光陰代禪,如此迅速,豈不尤可悲哉!」

也就是說,把這兩句詩闡述為:月光原本照著石上的藤蘿,現在又照在洲前的蘆荻花。其中,蘊含著感歎時光流逝的意涵。

我覺得對這樣的解讀,是有點牽強。為何照在藤蘿上的月亮,不能也同時照在洲前的蘆花?

不過,藝術欣賞,只要不太離譜,原本就容忍欣賞者有各自解讀的空間。詩人在完成詩作之後就隱遁了!詮釋權就轉交給讀者。這也正是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的概念。雖然,歷代許多作者顯然也很想維護他的詮釋權而至喋喋不休,這在作者的「序文」裡尤常見到。

同時也由於藤蘿具有彈性以便發揮纏繞的天性,因此很適合用來製作拐杖。

陸遊〈丙辰上元前一日〉詩中有句:「自笑閒遊本無定,興闌隨處倚枯藤。」這「倚枯藤」倚的當然是拐杖,千萬不要以為是倚著郊外的枯藤。所以,「枯藤」也就成了拐杖的另一代名詞了。

這倒和陶淵明的:「策扶老以流憇」有同工異曲之妙,「扶老」是「拐杖」,而不是「牽扶著老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