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演講摘要 解讀水陸畫 還原法會意義源流 陳瑋全 |2015.11.22 語音朗讀 24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勇(山西博物院副院長) 田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謝聰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教授) 永富法師(佛光山港澳總住持) 高明(陜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侯沖(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戴曉雲(魯迅博物館代表) 卜向榮Phillip E. Bloom(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助理教授) 文/記者陳瑋全 李勇(山西博物院副院長),發表〈山西卷軸水陸畫的調查〉專題演講,透過投影片展示山西現存水陸卷軸畫的豐富樣貌。以山西博物院典藏為例,有四百七十幅水陸卷軸,最著名是創作於明代天順年間寶寧寺一百三十九幅作品,目前在佛館展出的二十幅都是精選,且是展出數量最多的一次。(人間社記者蕭惠珠) 田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發表〈佛教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演講,說明中華文化有五千年悠久歷史,近二百年來遭受許多不同的衝擊,特別是作為傳統代表儒釋道當中的佛教文化,更是遭受許多的磨難。然而,即使有這麼多的磨難,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仍舊展現了堅韌的一面,依然有一千八百多種佛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留下來。 謝聰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教授),發表〈圖像、抄本與儀式關係研究:以福建三元教閭山圖為例〉,以個人收藏的福建〈廬山圖〉為例,考證用於三元法教儀式掛軸的圖像,其抄本上的文字依據和相關儀式的內涵與闡行等。 永富法師(佛光山港澳總住持),發表〈從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佛光山水陸法會的普世價值〉,探討水陸法會的時代意義與變遷、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的人間思想:眾生平等、法界融合、不言而化、人間歡喜等,以及舉辦法會的普世價值:慈悲濟世、淨化人心、平等和平、美化人生等意涵以及對社會的影響。 高明(陜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發表〈陝北及關中地區水陸畫初步調研〉,說明兩地水陸畫主要分壁繪式與懸掛式二類,壁繪式主要分布於陝北地區,為常設型陳列,呈長捲式分層按等級排列;懸掛式主要分布於關中地區,是臨時性陳設,呈中心對稱式一字排開,畫中形象尺寸和裝裱反映神祇的地位。 侯沖(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發表〈水陸齋意研究—以所見齋意文為中心〉,說明齋主設齋供僧的目的即是齋意,也就是施主請僧人舉行佛教法會的願望和目的,且從中可以得知水陸法會的功能包括:消災延壽、皇基鞏固、枷鎖解脫、息戰消怨、遠行康寧等等,並不只是超度亡靈。如能充分認識,有助於將水陸法會置於能利濟冥陽的背景下,對其有精準的認知。 戴曉雲(魯迅博物館代表),發表〈宋代水陸文獻考釋〉,說明水陸齋儀緣起於梁武帝,唐代時開始流行,直到宋代始編撰出完善的儀文,並分出南北。北水陸儀文大致傳承是梁武帝水陸、楊諤儀文,以及《佛說焰口經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等;南水陸儀文大致傳承是梁武帝水陸、《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等。 卜向榮Phillip E. Bloom(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助理教授),發表〈從空而至:南宋佛畫儀軌中諸神降臨的圖像〉,探討各時期水陸畫中最普遍的圖像,諸神乘雲霧降臨道場的意義,以及雲霧與燒香、拜佛、觀想等法會中的動作聯合起來,得知大眾所觀看的繪畫、表白所宣唱的讚文以及法師所觀想的心像均構成一種多媒介、多感官性的禮儀環境。 前一篇文章 我愛閱讀—徵文徵畫頒獎 5百多件作品獲獎 深植書香種子 下一篇文章 7th星雲真善美傳播獎 5th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台灣向上 媒體、文學任重道遠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2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佛教音樂與儀式 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2025.08.2405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6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森活小學堂】噗通! 是誰跳進了生態池2025.08.2409昆士蘭佛光童軍團 慶祝成立7周年2025.08.2310【藝象空間】千年華彩 天目綻放傳世之光2025.08.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踐行「人間佛教」的楷模我與星雲大師的相遇佛光山雪景 大陸篇如是說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 作者其他文章發揚運動精神 體育也是修行文化弘揚佛法 開創佛教新紀元中華漢傳佛教攜手 教界展新猷大正大學參訪 中日佛教話和諧秉持佛陀教義 中日佛教友好兩岸僧信訪日 漢傳佛教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