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暨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頒獎典禮大合影。
全版圖/記者莊美昭、記者楊祖宏
【記者李祖翔、郭士榛台北報導】第七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和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聯合贈獎典禮昨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及《聯合報》總編輯游美月是這屆傳播貢獻獎得主,文學貢獻獎得主是名作家白先勇。傳播獎委員會主委高希均表示,今年貢獻獎評核有別以往,得主分別扮演律法、良善媒體及文學薰陶等幫助台灣向上提升的角色,在星雲大師指導下,讓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即刻被肯定,不需經過長期等待。
「星雲真善美傳播獎」為鼓勵優質新聞從業人員揭示人間真善美事蹟所設,「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則提倡現代文學閱讀與寫作風氣,期許文學美善能發揮淨化社會人心的功能。總統馬英九賀電,至盼藉此盛會,闡多元社會觀點,廣博人文關懷視野,豐厚華文創作內涵,增益知性生活美學,共同為營造和諧理性之現代化國度貢獻心力。
文化部次長蔡炳坤致詞時表示,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一直在做很多對文化、教育、藝文有正面的事,對國家、社會貢獻良多。曾身為高中校長的蔡炳坤感謝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一直在學校推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激起教育善的一面。
盡己之力 傳播真善美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暨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首先感謝得獎人及參與者,接受佛光山的心意,讓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希望對社會有貢獻的傳播人確實「被看見」。
慈惠法師細數大師一生熱愛寫作、辦報度日的歷程,「即使年臻九十未曾放棄文字工作。」因此大師很能體會傳播人的辛苦與成就,將傳播人對社會的奉獻比喻為山林失火、鸚鵡救火,「身為山林一員即有滅火之責,不管一口的水是否有用。」
高希均表示,當民主體制產生了不合理的現象,社會能採取的制衡對策,是法律、是良好媒體專業精神的示範、是文學的陶冶,因此今年的貢獻獎,頒給了非新聞工作者的律師陳長文,也是首次頒給線上工作者的游美月。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會主委李瑞騰表示,白先勇於一九六○年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可說推動台灣文學的起步,讓社會感受到文學的可貴。且不只推動現代文學,白先勇也把現代人認為不可能發展的崑曲救活,以他一人之力將崑曲的千嬌百媚呈現世人眼前。
不僅報導 還要找解方
頒獎時,陳長文屢屢提及自己受獎的心虛與意外,認為這個獎是最不預期獲得的,因為無法與資深新聞人、傳播人相比,私心覺得獎項是要鼓勵一筆在手、願意持續對社會貢獻淺見、不放棄推動正向改變的人。他的第一篇投書,就讓馬英九看見,當選總統後即刻修法,因此往後他作了許多不像律師會做的事。他勉勵大眾落實三好,期盼外行人與內行人一起努力,把真善美的信息傳遞到世界角落。
游美月認為得獎是鞭策,責任更重,呼籲媒體不要放棄守門人的天職,堅守新聞媒體的價值和責任,正派辦報,對台灣有正面貢獻,一如頂新被判無罪,媒體人不應隨民意情緒起舞,而是探討爭議所在,「如果說實話,連我們都覺得困難,如何面對問題?」她堅持報導要不媚俗,為所當為,現代新聞也不只報導問題,還要找到解方、改變問題。
寒流來襲,台灣卻有熱流、清流,高希均說,七年的傳播獎與五年的文學獎為台灣帶來向上、奮鬥的感人力量,得獎人的報導及計畫可見一斑。中場主辦單位播放《歐巴馬白宮的憤怒》短片,突顯媒體人不應用有色眼光曲解新聞,為傳播獎頒獎畫下完美句點。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獎的歷史小說部分,二獎《曹方的戲碼》作者錢映真,三獎《浪濤》原民作家林二郎(巴代)。錢映真代表致詞表示,歷史小說寫作是以前人記憶碎片,融合現代人審視目光所交織出的新生命,讓他們重新與時間、空間對話。
現實取材 關懷社會面向
報導文學首獎王秀英的《路》;第二名是尹雯慧的《一條回家的路》;第三名為吳文軒的《走到加利西亞。交換故事,》。
王秀英代表致詞說,三人不約而同都寫和「路」相關的主題,路不順暢,就不易到達目的地。而她寫梅竹村是因為當地是產值很高地方,但因天災、法規限制,使當地產品無法順暢運出,無法達成目標,寫作只為幫助他們開通這條困難的路。
人間佛教散文部分,今年首次分名次,競爭激烈,首獎李麗美、二獎邵鳳蘭、三獎翁佳慧;佳作五名,都從現實人生取材,關懷人性議題。
第七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
獲獎名單
一、傳播貢獻獎
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暨執行合夥人)
游美月(聯合報總編輯兼UDN TV、udn.com總編輯)
二、年度專題計畫報導
《兩岸新世代》
● 張慧英、萬淑彰、蔡素蓉(中央社)
獲獎計畫
「創客風潮來了-兩岸新世代築夢拚未來」
● 陳言喬、何定照、郭玫君(聯合報)
獲獎計畫
「兩岸新世代對對岸的態度與印象」
三、社會前進獎
「台灣真善美感人事蹟」報導
● 蔡惠萍、蘇瑋璇、李昭安(聯合報)
作品 南向新世力
● 方念華、吳家瑋、張志旻(TVBS)
作品
TVBS看板人物—拿20億種樹,賴桑全送台灣
● 呂培苓、宋和祥(原住民族電視台)
作品 後山日先照
● 林秀姿、郭錦萍、王彩鸝(聯合報)
作品 願景工程-偏鄉教育
● 成章瑜(30雜誌總編輯)
作品
The Giver 覺醒世代:1萬人1小時,改變台灣
「兩岸和諧交流」報導
● 余意、魏有德、何勁松(中視)
作品 一帶一路,不可不知
● 廖雅玉、余信翰(TVBS)
作品 在經濟巨人的腳下,他們更顯渺小
● 詹慶齡、崔企川、梁麗雙(中天電視)
作品 中天調查報告-那些陸生教我們的事
「拓展國際視野」報導
● 范逸華、劉伯奇(三立新聞台)
作品 伊斯蘭誰的國:中東戰火與難民衝擊
● 單小懿、吳和懋、曾千倚(商業周刊)
作品 全球最有錢的勤勞國
● 李碧蓮、林以君、蔡秉儒(聯合報)
作品 對話世界首部曲—對話 環印度洋
資料來源/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官網/http://www.vmhytrust.org.tw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獲獎名單
貢獻獎
白先勇
歷史小說
● 首獎 從缺
● 二獎 錢映真《曹方的戲碼》
● 三獎 林二郎《浪濤》
報導文學
● 首獎 王秀英《路》
● 二獎 尹雯慧《一條回家的路》
● 三獎 吳文軒《走到加利西亞。交換故事,》
人間佛教散文
● 首獎 李麗美〈老菩薩〉
● 二獎 邵鳳蘭〈一個都不能少〉
● 三獎 翁佳慧〈琉璃光〉
● 佳作 莊明珊〈父親的傷〉
賴麗雲〈上山〉
廖恒慶〈那爺倆午後的賞鳥活〉
黃詣庭〈獸身譚〉
沈志敏〈假如我活一萬歲〉
資料來源/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官網/http://www.vmhytrust.org.tw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