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運動精神 體育也是修行 陳瑋全 |2023.02.11 語音朗讀 11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星雲大師一直期待巴西如來之子能來台組成「足球隊」,如今他們不負眾望,已代表南華大學踢出佳績。圖/資料照片 文/陳瑋全佛教重視修心,也強調修身,體育活動看起來是競爭,其實是一種教育、一種修行,能藉此讓運動員懂得尊重、團結、認錯、改進。星雲大師說:「體育不但可以救國、強身,還可增進品德。」因此佛光山創辦的各級學校陸續成立運動校隊,與星雲大師長期關注體育,挹注資源、培養人才有深厚關係。星雲大師立下「品德、紀律、服從、奮鬥」的隊訓,期許培育全方位的優秀運動員。歷年來普門中學女籃、棒球、體操隊屢獲佳績;佛光大學女籃是UBA的著名勁旅;南華大學棒球隊與普門中學青棒隊做銜接,各項比賽及課業皆有良好表現。來自南美巴西的如來之子足球隊與南非的天龍隊,更是佛光山海外道場照顧當地弱勢家庭子弟的善巧方便。籃球蘊含佛學哲理佛光山興建初期,大師在佛光山東山蓋籃球場,雖然設備簡單,沒有宏偉外觀,卻是大師最鍾情的地方。大師一再強調,打籃球不僅能增強體力,更可實踐菩薩道的精神,因為打球一定要全隊配合,不能只求自己得分,必須適時球傳隊友,製造得分的機會,此即「布施」、「利人」;比賽須遵守規則,犯規要舉手認錯,這就是「持戒」、「懺悔」;激烈比賽,難免碰撞,此時更應學習「忍耐」、「忍辱」的功夫;為了比賽佳績,平時更應努力,與「精進」不謀而合;打球除了靠技術,更要有謀略,才能出奇制勝,這就是「般若」,佛教的六度萬行盡在其中。「一場看似尋常的籃球運動,其實裡頭蘊藏著深厚佛學哲理。」大師如是表示。佛光大學女籃隊成軍以來,參賽無數,獲獎連連,是UBA大專籃球聯賽的勁旅,更培養出許多優秀球員。圖/資料照片普設球隊一齊扎根1994年,國際佛光會舉辦「淨化人心七誡運動」,由佛光山沙彌與民意代表進行友誼賽,讓大眾見識出家人在體育的優秀表現。大師熱愛籃球,一心想成立具國際水準的女子籃球隊,2003年春,韓國女籃國寶李亨淑與佛光山結緣,開啟佛光山普門中學有計畫培育女子籃球之始。2007年普中女籃第一屆球員畢業,整批升上佛光大學就讀,完成佛光女籃三級人才培訓體系,也是台灣唯一由宗教團體支持和實施整體系統培育的球隊。除了女籃隊,普門中學還有女子體操隊和棒球隊。體操隊於1994年成立,當時鄰近佛光山的大樹國小獲得全國體操比賽總冠軍,然而接下來的進階訓練無著,大師深知體育人才的培訓需要扎根,使專業訓練一貫化,因此提供培訓及教育經費。2013年成立普門中學棒球隊,強調以品德教育、專業球技並進,期讓每個球員除了訓練球技,更能有完整人格發展及深度內涵。●巴西如來之子足球 南非直排輪天龍隊位於南美巴西的佛光山如來寺積極進行「巴西如來之子」計畫,認養二百多位貧民窟的小孩與青年為「如來之子」,讓他們安心念書、練足球,並培養烹飪、農務、機械等專才,讓他們在未來能有一技之長謀生。現任住持妙佑法師表示,足球是巴西孩子擅長且喜愛的運動,希望透過足球施予佛教、道德教育,讓生長在貧民區的「如來之子」能得到佛法啟蒙、薰陶,進而改變思想與人格。當時星雲大師期待這群巴西「如來之子」,能夠來台組成足球隊,代表台灣在世界足球大賽中揚眉吐氣,如今他們實現了大師的期待,已為南華大學踢出佳績。而在南非,僅有不到百分之五的黑人學生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絕大多數讀到高中畢業後就被迫回到部落,在長輩安排下結婚生子,展開家庭生活,一輩子便在部落度過。為了幫助南非黑人女青年,有機會改變人生,走向國際舞台,2014年2月,在大師的指導下於南天寺成立「天龍隊」,透過佛光山提供的學習平台,讓她們學習一技之長。這群由十八至二十二歲女青年組成的天龍隊,除了學習電腦、中文,更學習直排輪、舞龍、中華大鼓和非洲傳統舞蹈等技藝;如今她們不負所望,已多次站上世界舞台,展現中、非文化之美。南非女青年組成的天龍隊,以直排輪跳敦煌舞。圖/資料照片●梵音佛樂無國界 世界巡迴星雲大師說:「我們可以把佛教的音樂、梵唄、歌唱、講說,普遍應用在社會裡。像是電台廣播、電視表演,或是透過交響樂、讚頌團,讓佛教音聲進入國家藝術殿堂,讓一般未信或已信的大眾,也因音聲無國界,而聽聞到梵音佛法,能得六時吉祥、法喜充滿,這就是最高、最美好的佛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大師成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將一般只聞於殿堂之中的佛教梵唄法音,隨著全球巡迴演出宣流五大洲;舉辦「人間音緣」活動,讓清淨樂音成為社會一股清流;而佛教界首支「人間音緣梵樂團」,以及各地成立的佛光合唱團、青少年交響樂團、國樂團等,更是將佛教的音樂遍洒人間。大師很早就開始以音樂展演弘法。1953年,大師初抵宜蘭,當時社會民風保守,年輕人多半不懂佛教,也不感興趣。為了接引青年學佛,大師組織「青年歌詠隊」,於各地弘法時加入歌詠佛曲來傳播教義。從此,從電台到鄉村田野,響起了佛教歌聲,甚至灌製唱片,出版錄音帶、光碟,成為台灣佛教音樂弘法的先驅。也因到處傳唱佛教的歌曲,吸引了不少愛好歌唱的青年踏入佛門。1979年,佛光山的梵唄由叢林寺院走進國家殿堂,從台灣走向全球,登上世界著名的音樂廳、歌劇院,展現佛教音樂之美,達到方便度眾的弘化效果,為佛教史寫下曠世的一頁。2003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前往大陸參加「中國佛樂道樂精粹展演」,為兩岸宗教交流開啟新的里程碑;2004年,海峽兩岸組成「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聯袂展演於台、港、澳、美、加,更為兩岸文化交流增添盛事。星雲大師表示:儘管大陸和台灣兩地相隔一道海峽,但是阻隔不了梵唄的音聲與宗教的信仰,也阻斷不了相互的情誼交流。2003年,為紀念星雲大師弘法五十周年,也為讓佛教音樂更人間化、生活化、普及化、大眾化,特別舉辦「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曲發表會」,以大師的嘉言美句為歌詞,公開徵曲、發表,除了出版紀念專輯CD,並積極舉辦演唱活動,推廣人間音緣徵選的好歌,讓社會大眾一起傳唱,藉此從大師的法語佳句中受益。菲律賓佛傳音樂劇團2007年,菲律賓佛光山慈恩寺籌畫以歌劇的方式在浴佛節弘揚佛陀行蹟,於是以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為藍本,邀請著名作曲家撰寫劇本、創作歌曲和歌詞,並對外徵選對音樂有潛力的人才,組成佛傳音樂劇團。為使這些孩子有更好的表現,大師指示聘請專業導演來指導。至今佛傳音樂劇已在十數個國家進行巡迴演出,獲得高度回響與評價,儼然成了菲律賓佛光山的特色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劇團成員清一色都是天主教徒,可說是音聲無國界、以音聲弘法最成功的例證之一。菲律賓「佛陀傳音樂劇」表演生動,已巡迴世界百餘場。圖/資料照片如是我聞獲金曲獎1997年成立的「如是我聞文化」,負責製作專輯,將佛教音樂保存,並開創符合時代的佛教音樂、歌曲,結合佛光山優美的梵唄唱頌,推出備受讚譽的作品,數度獲得金曲獎肯定,例如《遊來遊去》獲得第十二屆最佳作詞獎、《如是寧靜──成公亮古琴獨奏》獲第十八屆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慈悲三昧水懺》獲第二十屆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梁皇寶懺》獲第二十一屆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等。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能表達感情、思想。一首神聖的樂曲、虔誠的佛讚,往往可以讓人的心靈昇華到聖潔的境界。佛教梵唄唱誦可以收攝人心,所以在《華嚴經》、《法華經》都有「以音聲作佛事」、「以歡喜心歌唄佛法」的說法,可見梵唄音樂,對於佛法教化,有其重要意義和需求。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於1999年9月9日,在德國萊茵科隆大教堂演出。圖/資料照片 前一篇文章 佛光山叢林學院 培育國際弘法人才 下一篇文章 推三好校園 培育菩提種子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25週年淨耀大和尚 人間佛教行者2024 拾貳月 豐富衣食 皆令滿足【藥師佛月曆】2024年拾月 至誠懺悔 解脫憂苦 【藥師佛月曆】2024年玖月 轉邪歸正 速證菩提【藥師佛月曆】2024年捌月 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像 作者其他文章文化弘揚佛法 開創佛教新紀元中華漢傳佛教攜手 教界展新猷大正大學參訪 中日佛教話和諧秉持佛陀教義 中日佛教友好兩岸僧信訪日 漢傳佛教首次星雲教育論壇 翻轉下一代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