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健走3原則 不傷關節

陳玲芳 |2015.09.16
1316觀看次
字級
骨鬆學會建議國人,要保骨固關節,應以訓練門檻較低的「健走」入門。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不僅缺鈣,維生素D攝取不足情形更嚴重,國人長期「鈣D雙缺」又不敢動,「不敢動」反而更容易讓骨骼關節兩敗俱傷。對此,骨鬆學會昨提出運動後的營養飲食指引,教導民眾正確的健走姿勢,與營養補充習慣。

想運動又怕傷關節,要注意哪些原則才「敢動」?姿勢正確很重要,有多少國人「亂亂走」反而害健康?顧骨骼營養補充是關鍵,國人嚴重缺乏維生素D,但只補充D就夠了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昨日發表「保骨固關節健走三原則」鼓勵民眾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

TOA昨推出「保骨固關節」健走三原則,主要為動態暖身、腳跟著地、運動後喝高鈣牛奶。

骨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指出,人體的骨骼與關節,在三十歲左右開始進入損耗期,雖然運動能夠增加骨密度,卻仍有許多民眾因擔心磨損關節而「不敢動」! 尤其是中高齡民眾,因擔心磨損關節而不敢運動,如此除了減損骨密度,同樣也會傷害關節。

陳芳萍說,其實以「健走」這類中低強度的運動而言,只要把握動態暖身、腳跟著地、運動後喝高鈣牛奶,加強鈣質及維生素D的補充與吸收效率,就能同時兼顧骨骼、關節健康。

陳芳萍理事長強調,想要保骨固關節,首先要「敢動」! 針對想運動害怕關節傷害的民眾,她建議以訓練門檻較低的「健走」作為入門首選。

過去研究指出,走路作為運動項目能增加股骨骨密度,且結合有氧與負重特性的健走運動,不僅能幫助骨密度增加,相較慢跑更低的衝擊力道,更不易造成關節負擔,能同時維持骨骼關節健康,也是國健署長年推薦的運動項目優先選擇。

陳芳萍昨也邀請民眾十月十七日參加由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主辦的健走活動,在生活中落實健走三原則。配合國際骨鬆學會訂定的「世界骨鬆日」,為讓民眾了解骨質疏鬆症以及保骨固關節的重要,骨質疏鬆症學會於台北市公館自來水園區舉辦健走活動,現場將提供免費的骨骼健康檢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