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 破船多攬載

星雲大師 |2015.09.13
1985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與青年在不二門合影。圖/邱麗玥
我一生只希望好好地做一個修道的和尚,並沒有什麼大志大願要去辦多少事業,也沒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作家,我只是有一個隨緣的性格,用一句中國的俗話來形容,就是「破船多攬載」。

文/星雲大師

我一生只希望好好地做一個修道的和尚,並沒有什麼大志大願要去辦多少事業,也沒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作家,我只是有一個隨緣的性格,用一句中國的俗話來形容,就是「破船多攬載」。

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只因為我有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不忍世間上沒有公平正義,不希望人生懶惰懈怠的性格,因此只要我看到、聽到、遇到的任何事,都想隨喜隨緣去做。就這樣,養成了我一生在佛教裡,不但懂得佛門的叢林寺院生活、戒律規矩、各種專任職務的內容,也歡喜布置花園草木,增添盎然生機;歡喜房屋建築,砌磚牆、釘板模;就是廚房裡面各種酸甜苦辣的料理燒煮,我也有家傳的技能;甚至製作衣服鞋襪、布置地方場所,在我也都不為難事。當然,一般的打掃、清潔、整理,我也心甘情願從事,認為是自己分內之事。

到了後來,又再有各種因緣訓練我,讓我和各類人事接觸。先是從老年的信徒開始,在宜蘭念佛會裡,我帶領他們念佛、參禪;後來,除了老人以外,又覺得青年人需要教育,所以我就辦了補習班、文藝營、歌詠隊;繼而辦理幼稚園、星期學校、兒童班、小學、中學、大學以及佛教學院;再辦出版社、電視台、報紙等等。就這樣,我走上了社會教化的不歸路,當我發心在社會弘法以來,凡是機關學校、工廠監獄,有人要我前去為他們講說佛法時,我都從未拒絕,總是排除萬難地去滿足他們的願望。

我雖沒有正式經過學校教育,可是由於生性好學,無論是古典的文史哲學、近代的散文小說,或是一些中外名著,尤其報章雜誌,我都是如饑如渴地在忙碌中抽空認真閱讀。所以,我的世界也就愈來愈廣闊了。而與一些社會人士之間的往來,是教育家的,我就和他們談教育,向他們學習、了解教育的內容;是軍事家的,我就和他們談論行軍布陣,在心內模擬指揮大軍團的情況;是經濟學家的,我雖不愛錢財,但也向他們學習一些經濟的觀念,例如從經濟學者高希均教授的言談中,我就受益很多。

總之,我不感覺缺乏,只覺得在這個世間上,最重要的就是服務、結緣,用佛教的話講就是要「慈悲」。我本來也沒有想行走天下,弘揚佛法,但是就有各種因緣推動著我去做。可以說,我對佛門的信心,除了自己基本的信仰以及諸佛菩薩的加持,最重要的還是慈悲、服務、結緣,尤其今日能夠「佛光普照,法水長流」,這都得要感謝社會的老、中、青各界影響我、教育我、助長我,讓我時時有一種悟道的感受。

我一生自詡做了一些善行好事,但是少有人稱道,反倒是在奉行佛法、推動人間佛教當中,佛門內外給予我的阻礙、批評很多。好在我的個性,總能把外在的境界不看成是什麼嚴重的事,只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就像我辦了多少的學校,人家都不談不說,只說我在哪裡辦過什麼補習班、做過一些什麼隨堂開示;早期我遊走在台灣的三家電視台之間,三、四十年未嘗間斷,也少有人談起。

另外,我有很多學術性的經典註釋、論文著作,也少有人問津,反而是我那許多不成文的作品,像《玉琳國師》、《無聲息的歌唱》等小說和幾首小詩,承蒙藝文界給予我多少的讚美;我的一些通俗化講演、趣談,也引起了人家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專家。甚至於後來我每天在《人間福報》寫專欄,十五年沒有間斷,也都沒有什麼人講說我的文章、好事。除了有北京大學樓宇烈等幾位教授採用人間佛教論文做為教科書,和西方一些大學把我的文章翻譯成各種語言做為教科書,幾乎大家都沒有留意過我寫的文章。

現在承蒙天下文化要為我出版《星雲智慧》一書,說是星雲的「隨筆」、「雜感」倒還可以,稱「智慧」,實在愧不敢當。總之,謝謝天下遠見發行人兼總編輯王力行女士和同仁們的幫助,也謝謝有緣的讀者們了!

(摘自《星雲智慧》,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