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大好書屋出版
犯錯不可恥 跌倒,爬起來就好
圖/網路
文/汀娜.舒茲 譯/林琬玉
我們總是這樣跟孩子說:「做錯事會讓人變聰明喔!」「來,趕快站起來!」孩子每次跌倒時,我們都這樣鼓勵他。然後,孩子的反應是什麼?他站了起來,立刻又去試一次剛剛做的事;大人也覺得孩子一次一次發揮耐心與毅力真是好棒。不過奇怪的是,不知何時,我們好像已經從這種學習過程中畢業,因為我們不想見到任何失誤;一旦出現失誤,只會覺得丟臉與自尊受損。
生命意味著不斷改變和持續地發展,很多事情亟待學習,也有很多失敗經驗等著我們一一領會。每天都有搞砸什麼的可能──無論是工作、家庭,甚至是度假。只是每次摔下來的高度不同,感受到的疼痛也有差別。而無論我們跌得多深,摔得多痛,也不管有多少人在冷眼旁觀,只要我們能淡然拍拍膝蓋上的汙泥,就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而只要站了起來,心中必然有一番體悟。
不過,那之後,我們仍舊會卯足勁,全面防堵下次錯誤的發生;假如還是發生了,錯愕之餘,我們必將拚上最後努力,讓悲劇不至浮上檯面──無法想像自己出糗啊!想想若發生什麼糗事,一定會滿臉通紅、結結巴巴,恨不得地上有個洞能鑽進去。
再說,因為是絕不容許發生的情形,所以,得馬上啟動下一步策略:粉飾太平。我們會試著縮小自己引起的麻煩,標準說詞是「喔,也沒有那麼嚴重啦!」而且為了保險起見,還得趕緊找個代罪羔羊以便推卸責任。
無奈的是,自己內心的懊惱,無論如何都無法推給別人,而且那往往比錯誤本身還更氣人。那惱怒的感覺,會像口香糖黏在我們鞋尖般揮之不去,然後,或許吧,我們至少會想擺脫這苦果。若不除之而快,說不定連可能會有的學習效應都要消失了。畢竟,只有能調整自己錯誤與情緒的人,才有機會從中學習,並有所進步。
《犯錯的藝術》(Die Kunst, Fehler zu machen)一書作者曼菲德.奧斯騰 (Manfred Osten),在其書中提到當今社會的「零—錯誤—文化」。偶爾犯個錯,他覺得是很人性的事情。一個從未出錯的人,才是違反人性的。即使那些我們以為很完美的人,一定也曾失禮或失誤過。
一般人出洋相,很快就會被遺忘;但那些名人可就不同了,他們做過的大小事,多年後還會被拿來說嘴,要是不倫或醜聞之類就更慘。只是,沒被這些擊倒的人,往往也讓人欽佩就是了。
人總是會犯錯,有些人選擇面對,重新站起來,並透過這些經驗明白,人的內在擁有無窮的力量──那些努力,與孩子學步是一樣的,不是嗎?
每個孩子都想學會走路;為了能走,他們不惜在地板上匍匐前進,翻倒物品以幫助自己往上爬,摔到頭、蹬痛屁股或撞扁鼻子都是家常便飯的事。
孩子們別無選擇,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務值得去努力,於是,他們不浪費一分一秒全力應戰,直到達成目標為止。比方說,小寶寶得學會自己從小碗裡拿西瓜吃;上游泳課時,默默吞下噁心的含氯池水;學騎腳踏車時,用鞋子來剎車……每件事都得歷經許多挫折,但孩子們樂此不疲。
(摘自《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大好書屋出版)
作者簡介
汀娜.舒茲(Tina Schütze)
文化研究學者,多份親子教養雜誌的撰文作者;亦擔任孕婦及新手媽媽的健身教練。汀娜.舒茲不僅自工作中體會了孩子的美好,更從自己家中兩個精力充沛的小朋友身上看到更多。雖然很多時候,這三方角力不知誰會是獲勝方,但她總能睿智地處理,並運用神奇魔力將一切賦予溫柔色彩。目前與家人居住於德國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