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州,有中國最大的熱帶雨林保護區,也有一對氣質脫俗、如仙女般的小姊妹,她們能聽見葉落的聲音,能和花朵交談,能感知大樹的能量。前年她們出版一本《雨林精靈》小書,圖文並茂記錄雨林生活。
十四歲的林妲(Linda)和十二歲的宛妲(Vanda)都是蘭花的名字,因為父親馬悠(Josef Margraf)最愛蘭花,希望女兒像蘭花一樣在雨林中自由呼吸,在陽光下快樂成長。她們傣族風格的家,建在叢林中,遠處是滔滔奔流的瀾滄江。
馬悠是德國生態學家,跑遍世界各地雨林,呼籲減少種植橡膠,被稱為「雨林再造之父」。他一九九七年到西雙版納,推動把橡膠林改造成雨林生態環境。他在當地結婚,傣族的妻子李旻果是「天籽生物多樣性保護」創始人。
雲南的繁榮 雨林換來的
在雲南,一棟棟樓房、汽車見證了生產橡膠帶來的繁榮。七○年代晚期,雲南仍保有將近七成的原始森林,二○○三年跌落至不及一半。這裡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野生動物日漸稀少。
二○○二至二○一○年,西雙版納州橡膠林面積增加了兩倍。馬悠於二○一○年病逝,他的生態思維逐漸受到重視。
華府智庫「全球發展中心」八月底發表報告稱,世界伐林速度不斷加快,未來三十五年將砍掉面積約一個印度的熱帶雨林。預測到二○五○年,將增加約四萬四千座燃煤發電廠運轉一年的排碳量。
東南亞國家是棕櫚油和橡膠主要生產國,各國砍伐熱帶雨林,推動經濟農業,包括大豆和棕櫚油。棕櫚油適用於油炸食品,速食麵、化妝品、洗浴用品也用棕櫚油製作,印尼、馬來西亞都砍掉大片森林,改種棕櫚樹。
橡膠跌價 順勢推動育林
棕櫚油前幾年漲價三倍,森林不斷被砍伐,騰出來種棕櫚。世界銀行的「森林正義」報告說,在全球伐木量中盜伐占了九成,平均每兩秒鐘就消失一個足球場面積的森林。
去年,西雙版納將二萬多英畝的橡膠林,改造為生態平衡林地。由於橡膠價格創十年新低,引起農民恐慌,官員表示他們機會難得,順勢推行「環境友好型橡膠種植」理念。
「橡膠價格高的時候,根本推行不了。」西雙版納希望在二○二○年前,把近四分之一的橡膠林變為新種植模式。官員說這是為了顯示政府決心,「否則,民眾會缺乏熱情。」
全球最大森林依次為亞馬遜盆地、剛果盆地、印尼婆羅洲湄公河流域,這三區熱帶雨林占全球百分之八十。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這三區濫伐程度,在最近十年減少了四分之一。
盜伐集團 勾結貪腐官員
「全球發展中心」報告,有些國家減少砍伐熱帶雨林,卻沒有傷害經濟和糧食生產。如巴西,運用衛星監控,加強執法,十年內將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減少了八成,同時牲畜與大豆生產卻上升。
不過,巴西做得還不夠。在巴西、墨西哥、印尼及菲律賓等森林資源豐富國家,盜伐集團勾結貪腐官員,依法處刑機率不到百分之零點一。世銀人員說:「我們得像追緝毒犯或綁匪那樣,與盜伐集團對抗。」
人類吃雪糕,還會造成猩猩瀕臨滅絕。印尼、馬來西亞是婆羅洲猩猩的最後棲息地,森林破壞使牠們難以生存,也容易遭獵捕。專家估計,每年約有五千隻婆羅洲猩猩因此死亡,「九成棲息地遭徹底毀滅,可能再五年就會絕種。」
環保組織「自然的警報」說,任何人購買含有棕櫚油的薯條、雪糕、冰淇淋、麵包、口紅,就是導致猩猩滅絕的幫兇。「大猩猩聯盟」專家說:「我們將須向後代解釋,因為我們的貪婪,導致猩猩滅絕。」
精靈姊妹 學爸爸救雨林
回到雲南。馬悠不希望女兒去學校上學,因他信奉夏山學校的教育主張: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讓孩子依自己喜歡的方式、能力去發展。他為女兒搭小樹屋,讓她們赤腳在草地奔跑,在林間藤蔓攀爬,在黃昏走近鳥巢,看母鳥餵小鳥。
馬悠病逝後,妻子李旻果重新考慮教育方式,為了讓孩子學習基礎知識,把她們送去小學。
林妲無師自通彈鋼琴,自編曲子。姊妹倆二○一二年參加達人秀總決賽,在湖南衛視節目一出現就引起讚嘆。她們身上帶著靈氣,高音婉轉如天籟,獲得「天使微笑獎」,觀眾親切叫她們「雨林精靈」。
在城裡,姊妹倆買回不起眼的動植物,悉心照料,想把花鳥市場都變成雨林。她們也去動物園,「那裡的動物…小象都不開心,小猴子沒有樹爬。」姊妹倆決心和爸爸一樣,為雨林做點事。
宛妲說:「我們和村民準備了很多種子,希望每個人都來這裡種一粒,這樣雨林就可以重新活過來,小象也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