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之森 日動漫迷募基金保留

文/戴定國 |2015.08.30
1315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龍貓》是宮崎駿一九八八年推出的動畫電影,描寫日本經濟高度發展前的自然風光,以及鄉村緩慢節奏的生活。動畫裡,那個只有孩子才能看見、不可思議的世界和豐富想像,因為喚起觀眾的鄉愁,廣受大眾歡迎。

《龍貓》上映後,掀起日本龍貓熱,小朋友甚至相信世上真有龍貓,而且有一天會回到它的森林來。「龍貓森林」在東京近郊的琦玉縣,是狹山丘陵的小森林「淵之森」。當年宮崎駿在林中散步,得到靈感,做為「龍貓之森」的藍本。

狹山丘陵因為開發住宅區,加上鄰近的早稻田大學擴建,逐漸失去自然美景。一九九○年,居民發起「拯救龍貓家鄉」運動,募集「龍貓基金」為龍貓買森林,保留等牠回來。結果獲得熱烈迴響,絕大多數是小朋友捐的零用錢。

狹山距離東京四十分鐘車程,地價非常貴,龍貓基金陸續買下六塊土地,交付國民信託。一九九八年龍貓基金會成立,至今持續募款,本月二十四日買下第三十一塊地。

日本國民信託行動起源於一九六○年代,當時城鄉高度開發,人們環境保護意識高漲,一九六四年開啟了第一個國民信託行動,其後發展多元,保存對象除了自然環境以外,文化資產、歷史建物、自然景觀維護等都可以信託保留。如一座山頭,或其代表的「故事」及「意義」。

世上真有龍貓嗎?當然沒有宮崎駿筆下那種龐然巨物,但原生於南美安地斯山的絨鼠(Chinchilla),體小而肥胖,有濃密的毛皮,被譽為「安地斯山精靈」,因為長得和宮崎駿的龍貓很像,所以暱稱「龍貓」。

絨鼠的祖先聚居在海拔五百至一千兩百公尺的岩縫裏,因為氣候冷乾,晝夜溫差極大,只能靠樹皮、草根、仙人掌過活,所以有頑強的生命力,壽命是嚙齒類動物中最長,平均十二到二十年,人工飼養更有長達三十五年的記錄。

絨鼠是夜行動物,很像兔子和松鼠。在安地斯山,絨鼠皮毛是權利、吉祥和財富的象徵,印加人酋長的飾物。十六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踏上絨鼠的故鄉,發現這種小動物的皮毛如此柔軟,性情如此溫順,數世紀捕獵,使絨鼠幾乎滅絕。

到十九世紀,美國礦產工程師查普曼有意復育,高價懸賞,花四年時間找到十一隻(八公、三母)絨鼠,帶回美國繁殖成功。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絨鼠,都是這十一隻絨鼠的後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