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塔粿(上)與艾草粿。
圖/張翡珊
文/張翡珊
在社區教烹飪時,有同學問我,祭拜祖先時,有時要做粿來拜,粿會不會很難做呢?我回答他們:不會。一天上課,我準備好材料,帶著學員一起動手做。
完成粿後,有學員歡喜的說:「我婆婆是客家人,我回家可以做給她吃了。」還有學員說,用純正百分百的糯米粉製作,簡單口感不輸用米做的,簡單多了!甚至有人隔天就迫不及待的小試身手了,做得很成功。
做綠色的粿皮,有些人會用艾草或鼠麴草(鼠麴草生長於春天,做法也較繁瑣),這次我們是到草藥店買艾草來製作。再與學員分享,用九層塔取代艾草,作法是將九層塔洗淨、擦乾,再切細末(食材、刀和砧板都需是乾的,切末時才不會溼溼黑黑的。)同學們都很驚訝九層塔也可以這樣運用。
內餡可用甜的,如豆沙、蓮蓉、芋頭、綜合堅果等。鹹的可用,如菜脯、酸菜等。形狀有壽型、龜型、桃型、圓形、餃子形等。
材料:
糯米粉400g、細砂糖50g、水280g、艾草20g、液體油20CC、豆沙380g
做法:
1.將糯米粉400g、細砂糖50g拌勻。
2.艾草加水用果汁機打碎再過濾,煮至85℃。
3.將糯米粉400g、細砂糖50g、艾草汁(溫度保持85℃)略拌勻,再加液體油20CC成糰。
4.米糰揉好要靜置30分鐘(靜置時不要讓米糰接觸空氣),再調整軟硬度。
5.外皮分成19個(約40g),豆沙餡分19個(約20g),比例是皮:餡等於2:1,包餡整成圓形。(也可壓印在抹油的模型上。)
6.放在粽葉(饅頭紙)上,以小火蒸20分鐘即可。
※用九層塔時,一樣是20克切末。其他的材料重量都不變。
貼心叮嚀:
1.糯米粉的品質會影響產品品質,請選用100%純糯米粉。
2.太硬再加85℃艾草汁揉勻,太軟加糯米粉揉勻,外皮軟硬,依各人口感調整。
3.入蒸籠時火不宜太大,否則粿型會變型。
4.水溫會影響外皮軟硬度,85℃是最適合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