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雪蓀
絲瓜,物美價廉,對它我情有獨鍾。
小時候,隨著任警察的父親駐居在彰化縣萬興鄉派出所宿舍,警眷每家門前門後都有自己的菜圃,三餐蔬食皆自力更生。派出所內的空地有一個絲瓜棚子,瓜葉油油綠綠的,瓜子長得肥碩;然而這座絲瓜棚子卻不屬於任何人,是眾人齊心合力分工合作照料,好比:我家負責澆水,張家負責施肥,李家負責除蟲……
晚上拉出一條絲瓜藤,將它切口,套上玻璃瓶子,隔天早上就有半瓶的絲瓜水可用,那可是不花錢的天然保濕液。除此,它也是退熱劑,弟弟長水痘高燒不退時,就靠著它退燒,減輕症狀。
夏日炎炎,太太們習慣在午後,一起坐在絲瓜棚下,泡茶、嗑瓜子,閒話家常,張媽媽最愛織她的毛衣,儘管手忙著,嘴巴可不曾閒過;一口京片子的李媽媽,老愛清唱幾句……
有一天,一隻白鷺鷥,重重落在棚架上,趕緊將牠抱了下來,發現牠腳受傷,大夥兒幫牠包紮、餵食,一連好幾天,牠就在棚下溜搭,傾聽媽媽們東長西短,直到痊瘉了才重回天空,這算是生活中的意外插曲。
入夏至秋瓜盛收,每戶每天都可以分到好幾條瓜子,母親會拿它來包餃子、煮湯、熬稀飯,最常做的一道「燴絲瓜」料理,做法如下:炒鍋淋上一匙花生油,放入薑絲,木耳或香菇切丁,不要多,煸出香味,再將切片或切段的絲瓜加入,攪和快炒,一條瓜放入半碗水燜爛,以味噌代替鹽,用番薯粉勾芡加個蛋,最後再淋上麻油即可。
為人母之後,我繼承了母親這道絲瓜料理,很簡易卻極可口,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一個樣的甜蜜味道,棚下曾經有過的人情事卻是繽紛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