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拍攝前,柯一正總不辭辛苦,親率團隊跋山涉水、場勘尋景。
圖/藍月電影公司、綠光劇團提供、鄭天豪拍攝
文/記者阮愛惠 圖/藍月電影公司、綠光劇團提供、鄭天豪拍攝
柯一正的家族隸屬長老教會,從小到大,家族成員聚會時都會唱詩、讀經,他也都恭敬行禮如儀。
後來在工作上,他有因緣幫某佛教教團拍攝三十周年紀念短片;也曾為大寶法王拍攝密勒日巴舞台劇,合作過程都順利愉快。
「我認為人都應該有個信仰,因為人太渺小脆弱了。可是這個信仰不一定是哪個神,因為我們不知道神應該是什麼樣子……我漸漸覺得台灣幾個禪宗趨向無神論,他們的說法是,如果把人作好,人也就變菩薩了,神也就是菩薩而已,人不必去在意自己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這一世都作不好,今生根本就浪費了,還求什麼?」柯一正說。
柯一正雖然和幾個佛教團體都有良好的互動,至今也還聽從家族內虔誠的長老教會信徒指示,會在特定的時刻,為某些身體或心靈有障礙的族人念經祈福;但當他自己遇到困頓時,卻不會尋求宗教的解決之道。
「我會四處走走,隨意去某個地方。在我的想法裡,事情總是會有解答的,但我們不一定找得到。生命中很多難關,我都讓它們自己度過。近年來讓我感覺困擾的事,愈來愈少了,因為我的欲望很低,需求很少,不太需要別人的幫忙。」他說。
生存二要事 快樂與助人
如果要說信仰,柯一正覺得自己比較接受的是禪宗。「我不喜歡儀式。人和神的溝通,應該是一種精神力量。電影開鏡時,我們設壇燒金紙『拜四方』,我想所謂的『四方』不是特定的方向,而是我們虔敬的心念。」他說。
柯一正近年來住在陽明山上,屋外有種菜,他有事才下山,沒事時在山上家裡,有時兩三天說不到幾句話。常有人問他,化療之後如何保養身體?他的答案很簡單:「想吃什麼就吃,快樂就是最好的藥。」
柯一正雖然嚮往禪宗的形而上境界,不過他還是認為人生在世,就像一個靈體來修行,「沒有完成的事就要重修,所以有生之年,要盡量去做。人生其實很簡單,首先,不要害別人;其次,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這都是很容易的事,那就盡量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