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德國人在十七至十八世紀大量移民北美洲,傳說美國獨立後,投票決定採英語或德語為國語。支持德語的代表弗雷德里克.米倫伯格來晚了,錯過投票時間,德語以一票之差輸給英語。
這個故事流傳了兩百多年,後來證實為假,但投票是有的。當時,說德語的人是個很大的族群,很多州採用德、英雙語教學,但法律文書、政府公告還是採用英語,德裔移民向眾議院請願,要求翻譯成德文,或同時用德文、英文撰寫。
眾議院投票結果,以四十二票對四十一票否決。關鍵一票來自眾議院議長、德裔的米倫伯格,他認為德裔移民不應特殊化,愈早變成美國人愈好。多數德裔移民響應他的號召,沒有再試圖將德語變成官方語言。
一次大戰時,德國成為敵國,美國反德情緒高漲,德語教育和宗教儀式被禁,來自德國受喜愛的食品也取了英文名字。例如「熱狗 」不是Hot Dogs」,原是德文名字Frankfurters 。二戰時,美、德再度開火,德裔為了少惹麻煩,甚至改姓氏,如Schmidt改稱Smith,Mller 改稱Miller 。
二○○六年美國人口普查,德裔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七,位居各族裔之首。但這些德裔已經變成說純正美式英語、喝可口可樂的美國人,完全融入社會。
美國電影明星李奧納多、布魯斯威利就是德裔,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是德裔,總統艾森豪、胡佛、尼克森有德國血統,甚至美國國父、首任總統華盛頓的母系祖先也有德國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