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語 德語以一票之差落選?

文/戴定國 |2015.05.03
2545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德國人在十七至十八世紀大量移民北美洲,傳說美國獨立後,投票決定採英語或德語為國語。支持德語的代表弗雷德里克.米倫伯格來晚了,錯過投票時間,德語以一票之差輸給英語。

這個故事流傳了兩百多年,後來證實為假,但投票是有的。當時,說德語的人是個很大的族群,很多州採用德、英雙語教學,但法律文書、政府公告還是採用英語,德裔移民向眾議院請願,要求翻譯成德文,或同時用德文、英文撰寫。

眾議院投票結果,以四十二票對四十一票否決。關鍵一票來自眾議院議長、德裔的米倫伯格,他認為德裔移民不應特殊化,愈早變成美國人愈好。多數德裔移民響應他的號召,沒有再試圖將德語變成官方語言。

一次大戰時,德國成為敵國,美國反德情緒高漲,德語教育和宗教儀式被禁,來自德國受喜愛的食品也取了英文名字。例如「熱狗 」不是Hot Dogs」,原是德文名字Frankfurters 。二戰時,美、德再度開火,德裔為了少惹麻煩,甚至改姓氏,如Schmidt改稱Smith,Mller 改稱Miller 。

二○○六年美國人口普查,德裔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七,位居各族裔之首。但這些德裔已經變成說純正美式英語、喝可口可樂的美國人,完全融入社會。

美國電影明星李奧納多、布魯斯威利就是德裔,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是德裔,總統艾森豪、胡佛、尼克森有德國血統,甚至美國國父、首任總統華盛頓的母系祖先也有德國血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