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下跌付出通縮代價

編譯/廖玉玲 |2015.03.14
1550觀看次
字級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挽救經濟衰退而採取刺激經濟政策,意圖提振民眾消費,讓日本擺脫通貨緊縮。圖為東京民眾走過張貼打折拍賣廣告的商圈前。圖/路透
義大利經濟復甦,近來民眾消費額出現成長。圖為一名女子走過義大利米蘭街頭的打折拍賣廣告櫥窗前。圖/美聯社

編譯/廖玉玲

對已開發國家央行而言,2是個魔術數字。如果價格以每年2%的速度上漲,消費者多會忽略物價緩漲這回事。一點點通膨是企業老闆「激勵」那些生產力不高員工的好用工具,因為不加薪就等於減薪2%;一點點通膨也有助於鼓勵企業主把盈餘拿來投資。

更重要的是,能讓經濟免受通縮的威脅,不用面臨價格下跌可能導致消費者和企業囤積現金、延後購買。然而,儘管各國央行非常努力要遵循這個定律,物價下跌的時期仍已悄悄降臨。

通縮的身影隨處可見,就算在英、美、加這些經濟成長率超過2%的國家,通膨率仍遠低於目標。亞洲的物價也慢慢降溫,中國通膨率僅0.8%,日本雖有2%,但近期可能重返通縮;泰國已陷入通縮。歐元區19個成員國中有15個墜入通縮,通膨率最高的是奧地利,也只有1%。

油價漲跌大略可以解釋這種轉變。一年前布侖特原油每桶約110美元,現在剩約60美元,相當於降價45%,勢必會慢慢影響經濟。油價下跌並非壞事,至少讓消費者手頭更寬裕。對企業而言也是好事,除了能源支出減少,其他成本也會下滑。

對販售耐久財的業者而言,通縮或許顯得較令人擔心,但對許多產業而言,價格下跌是種生活方式。在歐元區,電話、電腦和相機的價格已跌了快10年,所以通縮不太可能嚇壞消費者。

富裕國家的就業雖已大幅改善,但令人想不透的是,為何就業增加了,卻未以薪資增加的形式帶出通膨?美、英、日的失業率都已明顯下跌,甚至低於金融海嘯前的水準,過去薪資都會隨之上揚。但這三國就業市場如今都是以不穩定的形式成長:工作機會或許變多了,勞工談判的籌碼卻未增加。

這些新形態勞動市場的缺點,已逐漸開始在政治上引發制衡的力量。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求國會提高最低薪資,英國想釐清沒保障的「零時」契約何時遭濫用。日相安倍晉三也宣布臨時工應該預期和正式員工拿到一樣的協議。這些措施會提高薪資和企業的成本,理論上通膨應該也會緊跟在後。

歐元區的情況則截然不同。除了德國,其餘成員國並未致力於提高本國勞動市場的效率。2009年底歐元區失業率不到10%,與美國類似,但此後情況開始惡化:希臘失業率逼近25%,就算是號稱經濟成長率有2%的西班牙,以目前的速度要8年才能讓失業率降到危機前的水準,想加薪的人更渺無希望。這讓歐元區陷入長期通縮的風險比其他地方更令人擔心。

這類通縮可能讓經濟陷入停滯。通膨率在2%的時候,坐擁現金的老闆們不是把錢投資在能提高報酬的地方,就是當作股利發還給股東。但物價一旦原地不動,企業主就能理直氣壯地緊握這些資金不放。如果價格持續下跌,債務也會更難償還。

各國央行總算開始採取行動。歐洲央行(ECB)3月要開始印鈔票,收購政府債券。日本央行承諾要不計代價推行QE(量化寬鬆政策,即透過買入證券及債券、干預匯市,增加貨幣通量,刺激經濟成長),讓通膨率回到2%;負利率這種激烈的政策如今大行其道。如果所有努力都付諸流水,那麼對物價變便宜的歡欣將非常短暫,因為債務沉重的經濟體會發現,自己從物價下跌所得到的所有好處,連把債權人擋在門外的力氣都不夠。

什麼是通縮

通貨緊縮(deflation,又稱「通縮」)意指整體物價下跌,也就是食品、能源等價格走跌。經濟學家認為,若消費者物價指數連2季或連3個月為負值,表示陷入通縮。

知名的通縮案例包括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及日本失落的20年。物價持續下跌首當其衝的是生產商,為降低損失,會減產、裁員或延後投資。民眾失業嚴重將導致消費低迷、抑制內需,形成惡性循環。

相反的,若物價全面上揚,幣值相對貶抑,則會形成通膨(inflation)。

全球通膨低迷的5個原因

●國際油價重挫

●工資停滯不前

●全球成長疲軟

●民眾的通膨預期很低

●企業的產品定價權減弱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通縮循環圖

需求下降

物價下降

債務違約

破產

企業裁員減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