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游昌發 音樂無界限 散播幸福的推手 阮愛惠 |2015.03.08 語音朗讀 24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游昌發為台北佛光合唱團作〈六字大明咒〉八部合唱曲,此曲一出,驚豔全場。圖/記者妙熙、洪信助提供 游昌發為台北佛光合唱團作〈六字大明咒〉八部合唱曲,此曲一出,驚豔全場。圖/記者妙熙、洪信助提供 台北佛光合唱團於總統府前合照。圖/記者妙熙、洪信助提供 作曲家游昌發是國內許多教授級音樂家及指揮家的老師,他作品型態多元,包括歌劇、管絃樂、獨奏及協奏、合唱等,各種演出型態皆囊括,產量豐富,特別對人聲作品多有貢獻,可說是台灣音樂教育的推手。 游昌發當年自維也納學成歸國後,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常提筆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其音樂創作與文字著作分量可觀。在台灣,只要接觸過音樂的人都熟悉他的名字,即使沒有上過他的課,舉凡和聲學、曲式學、對位法等諸多教材,幾乎都是他的著作或譯作。 游昌發早期主修聲樂,連篇及獨唱歌曲的創作不在話下。他首開合唱風氣,成立合唱團並親自擔任指揮。他的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民族意識濃厚。每次為了創作民族風的作品,游昌發必花費許多心力投注文化研究。例如為將傳統戲劇延展到音樂作品,他曾經花了三年時間學習京劇,寫出能讓京劇演員演出的歌劇《桃花扇》;後來為了撰寫原住民現代芭蕾舞劇《蛇郎君》及交響詩《榮耀台灣》等,他同樣栽入深度的資料蒐集裡。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折子戲《王婆罵雞》,只用了一把小提琴、一台鋼琴及一把大提琴,加上很多打擊樂器,結合演員和最簡單的舞台裝置,竟將閩南語、大同公司廣告歌曲、童謠〈造飛機〉等成長經驗寫進作品裡。二○一二年的九十分鐘合唱作品《酒歌》也相當受到好評,這個作品包括合唱、獨唱及結合兩者同時進行的片段,作品中使用到十首中國詩,如曹操〈短歌行〉、李商隱〈花下醉〉、李白〈將進酒〉、蘇東坡〈定風波〉等,均取自中國文學的經典。 盼本土作曲家 作品傳唱街市 祖籍廣東的游昌發,常說自己不是「台灣的作曲家」,而是一名「生活在台灣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名作曲風格充滿「台灣民族主義」的作曲家。他說:「台灣就是我生活的地方,早已和我的作品連成一氣,因此並不需要刻意去強調,自己的屬性是否為『台灣』的作曲家。」 游昌發十六歲才開始學音樂,北師音樂科畢業後,十八歲那年,他決定成為作曲家,二十七歲到維也納之後,他發現以前所學根本不夠,「除了從頭學起、努力再努力,沒有別的辦法!」三十歲他開始作曲後,一輩子都樂在其中,從未後悔過。 由於作曲家在台灣,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確屬於較「弱勢」的身分,作品經常無人演出,或者是演出時乏人問津。因此游昌發曾說:「台灣一定要有作曲家,因為音樂文化能讓一個國家的人民感到幸福。我們不能總是把外國人的音樂當作自己的音樂,我贊成交響樂團常為台灣作曲家舉辦音樂會,期待有一天,台灣作曲家的曲目可以流於音樂中的日常。例如,在俄國的音樂會,演出的曲目幾乎都是以俄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我希望台灣有一天也能做到這樣。」 音樂牽線 基督徒為佛教作曲 因緣際會,虔誠基督徒的游昌發,近年來卻發心作佛教音樂。 透過指揮家洪綺玲的介紹,游昌發結識了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佛光合唱團總召洪信助,兩人在一次旅程中,得到深談的機會,竟發現彼此有共同的理念,就是將佛教音樂,作成如基督教的聖歌,之後兩人一找到機會,便一直在這個話題上探討。 去年文化部舉辦全國合唱比賽時,洪信助首次邀請游昌發為台北佛光合唱團作曲。在緊迫的時間期限下,游昌發以不到十天的時間,完成了〈六字大明咒〉的八部合唱曲。 這首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六字大明咒〉唱曲,在台北佛光合唱團苦練下,首次在比賽中發表之後,不但豔驚全場,後來且被幾個頂尖的合唱團爭相要譜,如德國的黑森林合唱團。游昌發不計較版權問題,反而高興有更多人來唱,「我身為基督徒,之所以來作佛教音樂,自然有我的想法。我願作這樣的事,最主要是肯定洪信助是個『好人』,而作了這個工作後,也使我更進步了。」他笑說。 佛教音樂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游昌發卻認為坊間流通的佛教音樂,自古以來沒什麼改變。「如果我能用我的力量,讓佛教音樂更藝術化,在台灣,就有上百萬人可以享用,以全世界的佛教徒而言,更不可計數,我為什麼不作呢?」他說。 從心發願廣傳佛教音樂 作佛教音樂,對游昌發而言,和他原本的基督教信仰並不衝突。但他也不認為自己只是用音樂家的角度來寫,他認為﹕「我只是覺得我是在作好事、結善緣。天下事,總是有因有緣,遇到好的人,就和他結個好的緣!」 因為有了美好的緣起,繼〈六字大明咒〉之後,游昌發還要再寫〈讚佛偈〉等佛教的經典讚頌曲。他說:「我作的經偈咒語,有的雖從法會唱誦而來,卻又和傳統的不一樣。我要作出二十一世紀的佛教聖樂,現代化的感覺,卻又要讓所有的佛教徒認為『這是佛教音樂』。這是我的起心動念,搞不好佛教音樂自此有了大格局。我要從豐富的佛教歷史中找出經典,作出任何山門都能接受的曲子。」 第一階段,游昌發計畫以一年的時間作出十首,至少出一張專輯,才稍有可觀。事實上他目前手邊的工作忙個不停,也有大型的基督教舞劇在進行中,日思夜想的結果,往往就是胃痛。「每一首作品的準備工作都是這麼磨人,當下只能解決當日的問題,明日的煩惱明日再說。佛教音樂專輯是我對星雲大師致敬的方式,我相信上層藝術的東西作出來後,其中有精神內涵的支持,自然會流傳出去,就像莫札特和海頓的經典作品,後來很多都變成民歌。我期待能為佛教音樂藝術作品起個頭,相信好的通俗作品亦能隨之興起。」 感念能為作曲而生 廣泛吸取美感 游昌發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生長在信仰基督的家庭,小時候受洗,長大後又受洗一次。他說:「大約一百二十年前,我父親就已是一個會講英文的基督徒。不過父親晚年常念佛經,所以我從小就對佛經很熟悉。現在,我總覺得講道的人講不過我,所以不上教堂了。但關於信仰,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心中相信,口裡承認。』」 基督信仰在游昌發生命裡造成很大的影響。「最簡單的說法,我總覺得,我一生到目前為止,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給我的;我年紀愈大,愈相信上帝給我的很多、這個社會給我的很多。因為憑我的努力,不會這麼好命。」他笑說。 游昌發自認「好命」,因為他這一生最愛的事情是作曲,而且能以作曲為業。「我的職業是我的興趣,甚至可說是我的使命。一輩子都做同一件事,日子也過得不錯。我曾問上帝祂要我幹嘛?我想這就是祂的回答了。」他說。 將藝術化作本能 誠心經營 作曲之外,游昌發還發展了很多興趣和生活中的樂事。他在住家頂樓種花,種到百花爭妍、葉繁果茂的境界;他練過舉重、練到七十歲時還有胸肌;他持續游泳二十年,自由式、蛙式、甚至可以游出標準的蝶式。近來他更和太太一起學瑜珈,每周一上午,任何邀約都動搖不了他上瑜伽課的堅持。 游昌發對繪畫也有莫大的熱忱,「十幾歲時,我曾經在音樂與美術之間游移不定。」他說。後來他選了音樂,繪畫成為業餘最大的興趣。他畫油畫,朋友覺得他畫得很好,他卻不敢自誇,不過,對於所有的藝術,他的看法卻是一致的。他曾以風景作比喻,他說:「人們常籠統地說一片風景美或不美,但沒有透過分析,也不知道何處確切有一棵樹木、有一個果實。但當我們聚焦在某個對象的時候,得到的就只有局部了。也就是說,如果集中注意力在和聲上,腦袋裡面就沒有旋律了。」 他舉例說:「想要彈好莫札特曲子的唯一辦法,就是去感受莫札特的美,不要控制手指、不要刻意表現,那時候結構、和聲、旋律就會自然出來。」因此,他以藝術家自居,在藝術家的養成過程,並不是學到多少概念,而是當這些養分變成個人的一部分。他說:「藝術的整體終歸一個結論,那就是『本能』。」 前一篇文章 王月要 中國結與寶石相逢 打造創藝人生 下一篇文章 綜藝泰斗 豬哥亮 一個賭字 改寫諧星人生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