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演? 歐洲反猶主義高漲

戴定國 |2015.01.25
17429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法國的猶太人約五十萬到六十萬,僅次於以色列和美國,是全球猶太人第三多的國家。由於法國反猶太氣氛日益強烈,許多猶太人遷往英國或以色列;去年就有七千人移民到以色列,較前年增加一倍多。

巴黎猶太超市遭恐怖攻擊後,英國媒體指這絕非偶然,勢必迫使更多猶太人遠走他方。死於猶太超市的四名人質選擇在耶路撒冷下葬,不葬在巴黎,是因擔心墳墓日後遭羞辱破壞。猶太人在法國社會感到不安全。

巴黎一間猶太藝品店老闆表示:「這裡開戰了。我們覺得在特拉維夫反而比巴黎更安全。在以色列有鐵穹飛彈防禦系統保護我們。在這裡,我們覺得很脆弱、容易被攻擊,甚至不敢送小孩上學。」

法國派遣軍警保護猶太人學校和其他敏感地點,英國警方亦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向猶太人喊話:「我要向法國和歐洲所有猶太人聲明,以色列不只是你們禱告時面對的方向,以色列這個國家也是你們的家。」

反猶太 究竟為什麼?

歐洲歧視和迫害猶太人是長期的歷史問題。二戰時納粹德國變本加厲,由排猶轉向屠猶。希特勒是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在《我的奮鬥》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但反猶太究竟是什麼原因?

第一是宗教原因。基督教認為,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形成對猶太人的仇視,又逐漸衍化成大眾化的反猶心態。這種心態逐漸與經濟、政治結合,成為隨時可被利用的潛在力量。

第二是經濟原因。猶太人善於經商,十三至十五世紀歐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新興資產階級與猶太資本家產生利益衝突。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銀行業約四成掌握在猶太人手裡,引起歐洲人恐懼。一戰後,歐洲經濟衰落,失業率高,納粹德國煽動反猶情緒,排猶屠猶,侵吞猶太人的財產。

第三是文化原因。二戰前後,波蘭、奧地利、匈牙利等國的醫生、律師、法官、教授有百分之四、五十是猶太人,其他民族的人想就業,就必須排隊等猶太人退休。現實利益衝突加上宗教信仰差異,更排斥猶太人。

第四是猶太人被認為傾向革命。歷史上,猶太人參加革命確實比較積極,十九世紀俄國內政大臣普列韋曾說,革命幾乎是一種猶太現象。猶太人在俄國人口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五,但俄國革命中卻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猶太人。

馬克思主義是「國際猶太財團」的政治學說,不少著名的共產主義革命者都出身於猶太家庭,如俄國的托洛斯基等。納粹統治時期,德國猶太人由於備受歧視也積極參加革命,希特勒就把反猶和反共產聯繫起來。

種族觀念 嫉恨猶太人

第五是種族優劣觀念作祟。希特勒鼓吹日爾曼人是世界最優秀的民族,稱猶太人是最劣等的民族,並說「猶太人不是人」。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也殺害了五十萬吉卜賽人和十萬德國的「智育低能者」。

第六是嫉恨猶太人。猶太人不僅富有,經濟、科學和藝術方面也有傑出成就。諾貝爾獎的得主中,猶太人所占的比例高。在希特勒心中,猶太人是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

戰後德國,深切懺悔屠猶歷史,反省納粹禍害。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一直是禁書,版權沒收期到二○一五年,去年決定仍不准印製,因此書並未改變對民眾的煽動性。然而,歐洲正在興起一波新的反猶浪潮,攻擊猶太教堂事件幾乎每周發生,從倫敦到羅馬,很多參加遊行的人高喊反猶口號。

去年九月柏林數千人遊行,抗議反猶言行,總理梅克爾也譴責反猶死灰復燃。但這一波反猶不僅來自典型的、信奉白人至上主義的新納粹,還有大量來自有穆斯林背景的歐洲人。穆斯林反猶主義的興起,是德國仇恨情緒出現變化的主因。去年七月,抗議者在柏林高喊「把猶太人送進毒氣室!」

受害情緒 未將心比心

歐洲極右勢力一向反猶,而由於同情巴勒斯坦,極左勢力也附帶反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長期衝突,儼然已成基督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代理人戰爭。每當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歐洲各地猶太社區及教堂會遭威脅或攻擊;而當哈瑪斯組織侵襲以色列,歐洲的清真寺也不能倖免。猶太超市血案則是臨界點。

德國《時代周報》編輯約亨比特納指出;穆斯林的反猶言行,部分是利用「受害者地位」的結果,那是歐洲很多穆斯林積極接受的「失敗者情緒」。一些人自身是種族主義的受害者,對別人也表現出種族主義。猶太人在歷史上飽受迫害,但建國後並未將心比心,反而以同樣手法對待巴勒斯坦人,就是這種心態具體而微的表徵。

日本首相安倍近日訪問中東,就在停留以色列期間,伊斯蘭國(IS)要脅殺害兩名日本人質,指控日本金援兩億美元殲滅IS,要求以同額兩億美元贖人。這是穆斯林反猶太的另一場戰爭,亞洲也被牽連進來。

反猶太、反穆斯林 極右翼的恐怖平衡

對於以巴衝突,歐盟大多譴責以色列,採取與以色列利益相悖的政策,使以色列不滿。極右翼政黨「猶太家園黨」甚至說,歐盟就是「古羅馬帝國的輪迴」,不同的是,古羅馬帝國講的是希臘-拉丁語,而「新羅馬帝國」講的是德語。

去年,猶太家園黨籍的經濟部長貝內特參加歐盟議會,在德國議長舒爾茨演講時,他憤怒離場,表示不會「接受德國人的謊言」。他說:「我不會坐在議會裡聽一個歐洲人,尤其是德國人講這些問題。」

歐洲各國的極右翼黨派近年支持度升高,去年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獲得多數席位,呼籲歐盟解體,要求所有歐洲國家恢復主權。本來以色列擔心歐洲極右翼的「反猶太主義」,但由於極右翼也反穆斯林,以色列很快便克服了對歐洲極右翼「反猶太主義」的厭惡感。

以色列還可從歐洲反猶太主義中牟利,因為這會促使歐洲的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有利於猶太人的人口平衡。歐洲猶太人也因此會更傾向於以色列右翼思想,因為這些猶太人受歐洲右翼勢力影響頗深,對穆斯林持厭惡態度。在歐洲與以色列的極右翼之間,反猶太與反穆斯林形成一種恐怖平衡,互斥又互吸。

以色列去年宣布將在東耶路撒冷新建一千棟住宅,聯合國安理會特別召開會議,要求停止違犯國際法的舉動,稱此舉讓人對以色列實現和平的誠意感到懷疑。以色列大使反駁,稱聯合國支持巴勒斯坦,把以色列妖魔化。

向來支持以色列的美國也提出批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甚至成了美國政界的謾罵對象,一名白宮官員稱他是「雞屎」,引申義為膽小鬼。這反映了美以雙邊關係低盪,若加上對「新羅馬帝國」的反感,歐洲的反猶太主義即使不會蓋過反穆斯林化,恐怕也會拖累雙方極右翼黨派的彼此好感。

新聞事實不重要 塗掉女性「保護眼睛」

查理周刊血案後的巴黎大遊行,四十多位國際領袖參加,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並肩而行的畫面,吸引全世界注目,除了以色列極端正統派報紙《預兆》,該報對照片進行修改,塗掉了梅克爾等女性領導人。

「當整個世界走在一起,表達反對宗教極端主義時,我們自己的極端主義者更丟臉。」以色列一個女性部落客寫道。她指責《預兆》「拒絕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在極端正統猶太人社區外,在更廣闊的世界裡,女人已經站在世界舞台上,影響著事件的發展。」

極端正統派報章向來避免刊出女性圖像,因那樣「有失莊重」。二○一一年,美國的猶太《布魯克林周報》對一張白宮照片進行數碼處理,刪去國務卿希拉蕊和另一名女性,招來批評。布魯克林周報後來道歉,並發表聲明說,這是尊重而非貶抑女性;女性應以生為女兒身及被賦予的天職為滿足,而不應執著於「皮相」。

當年希拉蕊表示,憂心以色列的女權問題,耶路撒冷部分公車實施性別隔離制,部分信仰虔誠的男性士兵拒絕出席有女性歌唱的場合,都讓她感到震驚。希拉蕊此言引來以國內閣成員憤怒反應。但環境部長爾登承認,當地偏激東正教社群對性別隔離制的呼聲趨增,他也對此憂心。不過,他建議希拉蕊把注意力放到別的地方。

極端正統派電影人拉瑪.布爾什坦(Rama Burshtein)二○一二年的影片《填補空白》(Fill the Void)贏得國際讚譽,但身為女性的她說,修改照片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讓一個不信教的人去理解『視野的純潔』是非常困難的,在我們這裡,男人不看女人的照片,就這麼簡單。」布爾什坦說:「我們的用意不是要呈現事件的原貌,我們是要保護眼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