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法國連續發生恐怖攻擊,為什麼?在猶太超市挾持人質的柯利巴里早被監視,其妻二○一○年被警方找去問話,她說:「我看到美國轟炸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無辜民眾遭屠殺,到底誰才是恐怖分子?」她認為伊斯蘭男性所為都有正當性,都是為了保護家鄉婦孺。
美國攻擊伊拉克、阿富汗,法軍都有參與。而攻擊《查理周刊》的兩名恐怖份子都是阿爾及利亞裔穆斯林。一九九五年,巴黎接連幾個月發生連環爆炸案,主事者為阿爾及利亞的「武裝伊斯蘭團」。阿爾及利亞為何如此?
極端主義 早已醞釀
阿爾及利亞曾是法國殖民地,一九五四年爭取獨立,與法國作戰八年,五十萬人死亡。期間,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裔在巴黎遊行,法國警察以機槍掃射,大量屍體躺臥街道、漂流塞納河上。一九九一年,阿爾及利亞舉行首次大選,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勝選,但執政黨拒絕,並成立軍事政府,引爆十一年內戰,法國支持軍政府,被基本教義派視為寇讎。新仇舊恨,使法國成為阿爾及利亞極端份子的攻擊目標。
伊斯蘭極端主義早在法國醞釀。上世紀六○至七○年代,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利、突尼西亞的穆斯林大舉移居法國,這些非洲國家都曾是法國殖民地或保護國。移民繁衍兩三代後仍多貧困,難以融入社會,加上近年經濟不景氣,心生白人歧視之感,埋下族裔衝突的導火線。
法國政府和伊斯蘭教長一直努力促進族群互相接納,但人們的刻板印象太深,融合政策又未落實,穆斯林難被法國社會完全接受。阿拉伯世界學術研究中心主任巴嘉威曾說,政府應重新檢討何謂融合,「有些人在法國住了三、四代,但人們直到今天還在講『血統』」,法國從未真正接受其他宗教和種族的移民。
馬利二○一二年爆發內戰,伊斯蘭激進組織佔領三分之二國土,在佔領區內實施極端的伊斯蘭教法,包括以截肢做為犯罪懲罰。馬利政府向法國求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法國提案,由法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介入協助。
出兵馬利 陷入泥潭
這是繼阿富汗戰爭之後,法國在海外最大規模的陸空聯合作戰。馬利軍隊在法軍支援下,迅速收復多個主要城市。但法國有人對這場戰爭表示擔憂,《世界報》的報導「一場無限期戰爭的噩夢劇本」,看標題即知其意。軍事專家說:「美軍輕鬆佔領伊拉克,後來難以脫身。法國在馬利打得也很輕鬆,但是不排除在打散宗教極端勢力後,陷入一個遊擊戰的泥潭。」
法國將領指出,法軍最害怕的是宗教極端勢力的信仰,「問題不在敵人數量,而是他們的決心。對聖戰分子來說,死亡不是問題,因為那意味進入天堂。」去年馬利恐怖分子襲擊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田,控制四十多名西方國家人質,聲稱是對法國在馬利展開「十字軍東征」的回應,要求法國撤軍,否則要把衝突變成長期抗戰,甚至攻擊法國本土。
當時法國專家指出,一旦本土被襲擊,政府將不得不強力鎮壓伊斯蘭勢力,但穆斯林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反穆斯林浪潮必將造成社會分裂和動盪。從《查理周刊》血案後的情形來看,專家的建議顯然已被採納,總統歐蘭德表示:「暴徒與穆斯林無關」,試圖降低宗教衝突。
最感人的是,猶太超市遭攻擊時,穆斯林店員巴西里機警帶顧客藏進冰庫裡,躲過一劫,成為英雄人物。巴西里來自馬利,照片在推特被註以「馬利穆斯林」標籤大量轉推。他說︰「我們都是兄弟,這不是只與猶太人、基督徒或穆斯林有關的問題,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必須互相幫助才能逃出危機。」
查理周刊 極度愚蠢
法國不斷插手中東和非洲事務,是被恐怖組織列入「黑名單」的重要原因。二○○一年,法國和美國一起攻打阿富汗,隔年出兵西非的前殖民地象牙海岸,介入內戰。二○一一年率先承認利比亞反政府軍,並轟炸利比亞。二○一三年協助敘利亞反抗軍,支持美國轟炸敘利亞,同年又出兵中非共和國及馬利,介入內戰。二○一四年向庫德族提供軍事援助,對抗伊斯蘭國,伊斯蘭國去年公開要求追隨者攻擊法國人。
敘利亞是世界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十八世紀法國入侵,宣稱為其保護地。一次大戰後,列強秘密協定,法國「託管」敘利亞,直到一九四六年敘利亞獨立。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崛起後,也成為《查理周刊》嘲諷對象,遭攻擊前即在網路發表祝伊斯蘭國領袖「新年快樂」的漫畫,血案後再刊出先知穆罕默德漫畫,伊斯蘭國嚴厲批評查理周刊「極度愚蠢」。
攻擊猶太超市的柯利巴里事前預錄影片,安排於攻擊後在網路公布,片中宣告他效忠伊斯蘭國,並呼籲法國的穆斯林起而效法他們的行動。
《查理周刊》遭開槍,輿論及民意大都聚焦於言論自由的探討,但若不從歷史回溯法國與這些伊斯蘭國家的統治與分離,不僅無助於釐清爭議,更可能掩蓋真正問題。
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 無助反恐
去年八月,沙烏地阿拉伯警告,恐怖主義將很快散布歐洲和美國,除非迅速處理中東的恐怖主義。各國早已提高警戒等級,整個歐洲瀰漫焦慮,反伊斯蘭的強烈恐懼滋長。
《查理周刊》事件後,歐盟表示將推出新的反恐計畫,擴大「旅客姓名記錄」系統,各國搜集、共享航班乘客信息,追蹤恐怖分子的行蹤。這項計畫有爭議,被認為侵犯個人隱私。
但去年十月法國不顧侵害個人自由的批評,通過法律修正案,包括關閉倡導恐怖主義的網站、禁止可疑人士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等,防範更多「孤狼」產生。
美國布魯金斯學院教授勞倫斯指出,歐洲各國的宗教敏感事務與法律權限何在的歷史問題仍在,法國可以討論平衡言論自由與「非文明冒犯」的差距。
巴黎血案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表示,他支持不同、即使有點冒犯的聲音,因為「世界就是要有這些多元意見才能更有趣,也能更好。」引發穆斯林不滿,一名網友留言:「言論自由和仇視言論是不同的,再多念點書吧。」此回應獲得近一萬名網友按讚。
《查理周刊》慘案深切影響歐洲民眾,勢必改變較寬鬆的免簽證及安全措施,西歐可能走向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公眾場所高度警戒與安檢的作法。
伊斯蘭恐怖主義在歐洲滋長,歐洲的反猶太主義也在抬頭,都令人擔憂。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早已形成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
美軍撤離阿富汗 反恐戰未結束
長達十三年的阿富汗戰爭,是美國史上最長的對外戰爭,去年十二月底,美軍和盟軍在喀布爾低調舉行儀式,撤出阿富汗。歐巴馬說這是「負責任地結束」。
塔利班則奚落回應,稱美國率領的這場任務是「野蠻殘酷之火」,導致阿富汗淹沒於「血泊」中,「我們視這一步為他們戰敗和心灰意冷的明顯跡象。」
盟軍並非所言的全面撤出,歐巴馬表示阿富汗仍是險地,美國和盟軍將維持有限度的軍事存在,協助訓練阿富汗軍人。阿富汗新任執行官阿布杜拉也說,西方部隊太早撤離。
二○○一年美國進攻阿富汗,將塔利班政權趕至北方,並肅清凱達組織巢穴,迫使賓拉登藏匿到巴基斯坦山區。但阿富汗極可能步上伊拉克覆轍。
美軍撤離後,伊拉克陷入動盪,伊斯蘭國崛起,更跨越敘利亞,佔領大片土地。阿富汗的塔利班與凱達組織也開始反撲,持續發動恐怖攻擊,美國訓練的政府軍不堪一擊。
一月十二日,美軍中央司令部的官網遭支駭客入侵,極為難堪。署名「網路哈里法」的駭客貼上「我愛伊斯蘭國」標語,稱「美國大兵,我們來了,小心點。」中央司令部的責任區涵蓋整個中東。
塔利班表示,阿富汗人民很清楚,美國絕不會輕易撤軍,「只要美軍不走,我們會持續奮戰」。這使美軍更走不了,反恐戰還未結束,何況各國境內的「孤狼」恐怖攻擊,一個個引爆。《查理周刊》血案,塔利班也聲稱是他們主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