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溫室氣體談判,同樣的戲碼仍然上演:開發中國家與富國角力,力保脆弱的環境。但紐約時報指出,開發中國家也有一項無法妥協的侷限:不容經濟成長減緩。
前此十年,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銅金鐵等金屬、大豆和玉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使拉美國家經濟持續成長。但商品出口榮景已結束,前述大宗商品價格降低,世界銀行負責拉美地區的副行長法米莉亞說:「十年或十五年前,我們談論危機管理,現在我們談論的是成長策略。」
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是因全球經濟不振,造成需求下降,以及中國經濟放緩。這些因素導致礦石價格猛跌,尤其是油價,讓拉美國家的經濟喪失動力。
巴西 保護森林沒意義
在二○○九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巴西承諾大幅減少碳排放。但近三年經濟成長率驟減,為了提振經濟,環保在優先清單上的排名往後挪,雖仍推出森林保護計畫,但也將闢建亞馬遜公路。
經過多年成長,巴西經濟陷入停滯,存在腐敗滋生和政府失策等問題,鐵礦和大豆等主要出口商品的價格下跌,使情況更惡化。總統羅塞夫去年十月連任成功,強調新任期將把經濟成長做為首要任務。
放寬環保法規,汙染意味進步。巴西不願被「欺騙」:保育政策使它無法脫離貧窮。因此不僅認為保護森林沒意義,甚至以稅為誘因,鼓勵改種值錢的加勒比海松樹及尤加利樹。
綠色和平組織聖保羅分部說:「巴西的戰略思維是縮小與已開發富國的差距。因此必須燃燒『自然資本』,一如昔日的美國與歐洲。」
紐約時報指出,「氣候與開發的對立,在拉丁美洲遍地開花。」智利缺少化石燃料,但風力與陽光豐富,可視為低碳經濟的天然基地,但智利的用碳強度將於未來十五年大增。陽光與微風只是美景,不是印鈔機。
秘魯 給礦業掃除障礙
在秘魯這種對立也很明顯。前年八月紐約時報報導,秘魯的港口碼頭停著一排排外國轎車,以及堆了四層的貨櫃,裡面裝滿電視機和名牌服裝等進口商品,等待被運往日益增多的商場,消費者目標是秘魯迅速發展的中產階級。
秘魯是世界第三大銅、銀產地及第六大黃金產地,十多年來高度依賴採礦,才達到超過百分之六的成長率。但因金屬跌價,預計去年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三,往後幾年也將是這個打對折的數字。出口商協會的經濟師岡薩雷斯說,「以前我們一直是附近最漂亮的女孩,能得到最好的男朋友。現在似乎已經時過境遷。」
秘魯積極掃清障礙,開啟更多的採礦、油氣工程,但很多工程都因環境問題及社區強烈反對而擱置,政府新策略是精簡環境法規,加快對環境影響的評估。對這些改變,前環保部長吉塞克提出批評,稱「這會減少污染環境需要付出的代價。」
缺少消費品 變成常態
與其他國家相比,油價暴跌對石油輸出大國委內瑞拉影響更大,石油收入在該國出口收入佔比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但油價從去年七月的每桶一百美元跌至六十美元以下,導致該國收入減少將近三分之一,影響將在今年變得更嚴重。總統呼籲減少預算,給大型礦業「掃清道路」。
馬杜洛去年勝選,接替強人查維斯成為委內瑞拉總統。他指責政治反對者去年長達四個月在街頭抗議,讓這個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經濟受創。反對派領袖萊洛佩斯洛則批評,十五年來「無法忍受」這個概念的底線不斷突破。油價下跌前,委內瑞拉經濟就已很糟,通膨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三,居全球最高之列。長期缺少消費品,搶購民生物資變成常態生活。
在秘魯,「無法忍受」的概念不同,利馬太平洋大學學者稱,「十年百分之六的成長,人們都習慣了。」預計秘魯未來數年的成長,將落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的區間。秘魯經濟部長卡斯蒂利亞也同意這個說法,「我們已經習慣了持續成長期,忘了經濟周期。」
這麼看來,拉丁美洲人的「無法忍受」,是一種「由奢入儉」的多餘抱怨嗎?
拉丁經濟在二○○三年到二○一○年,平均年成長率近百分之五,薪資走升,失業率下滑,超過五百萬人脫貧,中產階級擴增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但高成長率是因比較基期較低,拉高後要再持續向上,速度趨緩幾乎是必然的。就如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年年為兩位數,薪資倍數增加,但比起其他國家仍偏低。
分析師持續下修拉美的經濟成長預測:去年下看百分之一點三,今年估僅百分之二點二,未來五年也僅百分之二點七。「無法忍受」的經濟將是「新常態」,而這還是犧牲生態保育的結果。
降低伐林率 巴西不做,鄰國做
二○一四全球氣候峰會,去年九月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召開,歐盟國家提出意向書,將在未來數年向多個國家投資十二億美元,降低森林砍伐率,但主要的被投資對象巴西拒絕簽署。
巴西環境部長伊莎貝拉表示,意向書草擬時沒有諮詢巴西政府,對巴西熱帶雨林的合法砍伐和非法砍伐處理辦法,也未加區分,將觸及巴西法律。同時,巴西是個農業大國,農民需要伐木耕作,意向書中要求的「零森林砍伐率」,對當地農民來說,極難實現。
伊莎貝拉表示,巴西治理熱帶雨林砍伐的決心明確,已制定降低砍伐率目標,到二○二○年,將每年砍伐面積嚴控在三千九百平方公里以下,前年就已達到五千八百多平方公里。
但巴西不做,其他鄰國要做。十二月聯合國氣候會議在秘魯舉行期間,七個拉丁美洲國家另行集會,承諾在二○二○年前復育兩千萬公頃林地。這七國是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瓜地馬拉、墨西哥與秘魯。
秘魯農業部長拉莫斯說:「在秘魯,我們不斷流失森林,速度快到令人訝異。」拉丁美洲必須致力重新造林,並往「碳中和農業(carbon-neutral agriculture)」邁進。
這項計畫稱為20x20倡議,目的在降低砍伐森林與土地使用改變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私人投資者承諾資助三億六千五百萬美元。
委內瑞拉大敵 瑪麗亞或爛經濟?
「油價劇跌導致經濟不穩」的新聞一直佔據委內瑞拉媒體版面,讓人們忽視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即長久不息的政治動盪。十二月,反對黨領導人瑪麗亞.馬查多出庭,接受叛國罪指控的聽證。
委內瑞拉是原油出口大國,油價暴跌使經濟持續惡化,發生多次大規模抗議,要求總統馬杜羅下台,示威活動中流血事件頻傳,警方大力鎮壓。司法部控告瑪麗亞密謀刺殺馬杜羅,反對派和人權組織則指責政府,利用司法迫害持不同意見者。
委內瑞拉人一貫享受大幅的油價折扣,如果調高油價,會讓民眾更不堪忍受。因食品雜貨(衛生紙、牛奶和麵粉)稀缺已久,不但昂貴而且通膨率高,為購買定額商品,常要在店門口排隊幾小時。許多民眾上街抗議,舉著牌子說:「我抗議商品短缺。我要從哪裡獲得這些物品?」
在減少支出方面,委內瑞拉的選擇並不多。政府表示將繼續推行前總統查維斯的昂貴社會福利計畫。同時擔心,一旦沒有足夠充裕的石油收入,債務違約就會成為必然結果。
根據柏林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TNI)調查,委內瑞拉在世界前二十個最腐敗的國家,排名十七,司法系統被世界公認是最腐敗的。抗議者寫著「為什麼要抗議?因為對我的未來的不安全性、稀缺性、不公正、鎮壓、謊言。」
委內瑞拉大敵當前,但這個「敵人」究竟是反對派領導人瑪麗亞,還是政府自己搞爛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