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復興高中位處大屯山下,坐擁關渡平原,校園常有不同鳥類棲息;在「文藝復興」社群老師思考下,以「野鶴.ㄟ好」藝術活動,從小處著手改善校園老舊建物,除進行美感教育,更希望以野鶴諧音,散播幸福。
從校門口開始,只要抬頭,就能看到成群的彩繪野鶴;野鶴花紋各不同,有台灣花布、迷彩裝、書法風。也有學生發揮創意,將野鶴變為電影《阿凡達》納美人騎乘的飛行翼獸。
若仔細看,會發現每隻野鶴叼著不同造型的木製小書包,包括:種子包、閱讀包、微笑包、十全十美包、愛心包、溫暖家庭包;學生自行挑選創作,把溫暖與幸福傳遞校園各角落。
今年暑假在草山行館駐村創作一個月的「文藝復興」社群老師簡俊成,某日突發奇想,設計一款振翅高飛、雙腳細長的野鶴,並取其閩南語諧音「野鶴.ㄟ好」的概念,委由「三義丫箱寶」量產複製成六十隻同比例大小的木雕模型,再讓美術班及一年級學生彩繪。
他表示,溫暖家庭包是考量學生家庭背景所需而設計,希望藉此撫慰心靈。有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把書包彩繪成黑色,在書包畫上一盞黃色的燈,以緬懷或紀念關於家的故事。
野鶴彩繪活動延續推動多年的校園塗鴉藝術系列,屬於展演藝術課程,讓學生學習空間擺置概念。另外,野鶴、小書包皆以木頭為創作媒材,學生雕刻並彩繪,融入自創故事。
簡俊成表示,希望將「野鶴.ㄟ好」藝術活動推廣至全台灣校園,讓生活周遭處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