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百年老校台北市太平國小,透過「游於藝」計畫,結合九大領域教師推動藝術教育;校長游鴻池表示,太平國小以「百年校史」為教材,設計「重返大稻埕」課程,帶領學童認識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台灣新文化運動等藝術內涵,還培養多位學生成為藝術小尖兵,前往花蓮監獄為受刑人導覽米勒畫作。
廣達文教基金會「游於藝」成果發表會,台中市大甲高中學生徐安億有條不紊地導覽雕刻大師米開朗基羅作品,穩健台風與豐富內容,來賓印象深刻,她不但兩度奪得「游藝獎」導覽達人首獎,更獲補助前往歐洲博物館進行藝術之旅。熱愛藝術的她說,感謝這項計畫,讓她有機會透過多樣化的藝文活動,將藝術之美內化於心、展現於外。
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表示,基金會二○○四年起推動「游於藝」計畫,將各博物館作品轉化成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以藝術展覽方式引進中小學,扎根美感教育。
十年來,足跡遍及二十二個縣市與六個離島,在近八百所學校舉行一千三百多場展覽,超過一萬名教師共襄盛舉,訓練三萬名學生成為藝術導覽小尖兵。
為了解藝術教育在校園的推動困難與現況,廣達文教基金會委託新竹教育大學針對老師與校長問卷調查,昨天公布結果。調查顯示,教師遇到的三大困難分別為:缺乏校內教師社群、教學與培訓時間不足、教學負擔過重無暇兼顧;尤其高達九成老師認為,缺乏校內教師社群。校長遇到的三大困難則是:缺乏足夠經費支持、因地處偏遠缺乏教學資源、缺乏校內教師社群支持;九成六校長認為,缺乏經費支持,推動有困難。
新竹教育大學校長陳惠邦表示,調查發現,八成八以上教師認為,透過此計畫的藝術推廣,可連結各領域教學主題,培養學生良好表達能力與藝術感受力。調查顯示,七成以上參與計畫的教師,都不是來自藝文領域,顯示只要有創意、,藝術教育也能打破教學領域框架。
教育部師培藝教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將今年訂為「美感教育年」,希望在中小學推廣美感教育;教育部會與廣達基金會、學學文創等民間團體合作,讓美感在孩子心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