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苑創辦人 林秀德以志氣和勤勞 讓文創開花 阮愛惠 |2014.10.19 語音朗讀 115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花苑創辦人 林秀德以志氣和勤勞 讓文創開花 圖/台北花苑提供林秀德(左二)與妻子(右二)已將事業交棒給兩個女兒。 圖/台北花苑提供天賦加上努力,讓林秀德成為花卉業界大老。 圖/台北花苑提供台北花苑創辦人 林秀德以志氣和勤勞 讓文創開花 圖/台北花苑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台北花苑提供 繼「資訊產業」經濟後,「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新興經濟動力;文創雖是現今大家都在喊的口號,但也有人早在五十年前就悟出箇中滋味,而且努力執行,果然經營出欣欣向榮的成績,而今更是花繁葉茂,成為業界龍頭。 台北花苑,不只是台北人的、也不只是花店的這家花藝公司,從一九六六年創店之始,在兩夫妻加上兩位店員的小花店時期,創辦人林秀德就開始思考:「花這麼漂亮,但如何讓美的東西更藝術化、更有附加價值?如何讓客人拿到花藝產品時,有物超所值的感覺?」 一九六○年代,仍物力維艱;買花的風氣未興,但林秀德想的是如何提高花價,他說:「同樣的花材,經過巧手表現,讓它的附加價值提高,是我一貫的觀念。後來證明,我這個思考方向沒有錯,幾十年來,台灣的花店也朝著同樣的目標努力。」 成立雜誌社 出版葵花寶典 一九四○年次的林秀德,原是宜蘭鄉下的窮苦孩子,十四歲時隻身從後山來到台北都會打拚,一甲子的年光流轉,從一個種花叫賣的小花農,歷經三輪車夫、帳務員、插花老師到花店、貿易公司老闆到台灣花卉產業界的大老…,林秀德的人生行路高低起伏,從幼年失怙的無依,卻能憑著天賦的插花才藝受貴人青睞,締造創業利基;後來從事貿易,卻碰到石油危機,幾近崩潰……。 過去種種打拚的歷程,時地人事的史料,在七十四歲的林秀德腦海中,仍脈絡分明、記憶深刻。說到往事,他已全無火氣;然而說到曾幫助他的貴人,林秀德卻再三讚嘆、至今銘感……近來他開始著手整理回憶錄,要把大半生的歷史資料留存下來。倒不是自覺重要,而是出於他一向對文化出版事務的重視。 三十年前,林秀德就成立「台灣花藝雜誌社」,發行《Taiwan FLORAL Art台灣花藝》月刊,作為花藝界資訊交流、活動紀實、作品欣賞及競賽作品圖錄、花藝教學用書的出版平台,至今這本雜誌已是台灣最悠久的花藝專刊,台灣花藝雜誌社多年來亦出版了許多花藝界的「葵花寶典」。 女兒接棒 拓展跨國業務 近年來,林秀德把事業交棒給兩個女兒,大女兒林美曄擔當業務及行政重責,二女兒林惠理則承接了設計及教學大任,台北花苑這家老公司,在兩位女少東的新活水灌注下,跨國業務更拓展,國內外花藝文化交流的活動更頻繁,同時也開始多角化經營,包括在台北一○一大樓三十五樓結合花與咖啡的複合式花藝時尚整合館,以及婚禮顧問公司,為新人提供全套服務,從喜帖設計到會場花藝布置、婚禮燈光、音樂規畫、流程安排等,五十年老店如虎添翼,在厚實的根基上延伸新興枝椏,又有一番新氣象。林秀德很欣慰地說:「在我們的年代,創業就像爬樓梯,一階階攀爬而上;兩個女兒如今站在高峰,但維持高峰,要更辛苦,壓力也更大。她們很努力,我已完全交棒。」 雖然已交棒,但林秀德和太太並沒有過著退休生活,仍然每天投入工作行程,用輕鬆的心情做喜歡的事。為了策畫執行今年十一月一日至九日在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舉辦的「二○一四愛與芬芳─台北國際花藝設計大展」,全家人已數月沒有休假,協助國際花藝高手來台獻藝及國內外花藝師的切磋交流事宜。「文化」結合「創意」,仍然是這家老字號花藝公司立足的根本及奮鬥方向。 異國姻緣 是生命最大傳奇 林秀德從兩手空空的小學徒變身事業成功的大老闆,歷經幾個傳奇性轉折;而他生命中最大的傳奇,就是他和太太田村久子的異國姻緣。 林秀德的父親在日據時期是有名的插花老師,遺傳加上耳濡目染,他無師自通,小小年紀就很會插花。十幾歲,還在當「辛勞仔」(小弟)時,因為有插花的才藝,林秀德不但備受老闆娘青睞,常為老闆的家宴布置花藝,且口碑流傳,開始到老闆的友人家去作花藝場布,進出很多達官貴人的家,也因緣際會結交了很多上流社會的朋友。 雖因此賺到不少外快,林秀德不僅不自滿,還開始到書店翻看日文插花書。因買不起昂貴的書,善心的老闆允諾讓他免費翻閱,而且幫他翻譯書中內文;林秀德回報老闆的方式,就是插幾盆美美的花送給他! 功力日增後,林秀德參加了一個日本的函授插花教學課程,因而認識了同學田村久子。兩人魚雁往返,相知的情愫在心中,但田村是溫泉大飯店的千金,林秀德根本不敢想太多。 走過半世紀 明年慶金婚 十八歲那年,林秀德發生一場大車禍,到羅東聖母醫院治病,每天吃飯睡覺散步,靜養身體。養病期間,田村不斷來信鼓勵,且自日本來台探望他。因為她的溫情鼓舞,兩年後,林秀德終於病癒出院。 出院後的林秀德身無分文,對未來一片茫然。在友人資助下,他到日本旅行,也順道到田村家拜訪。田村的母親見到林秀德的隔天,即對他說:「我的女兒想嫁給你,全家人都反對,只有我贊成。我看你心地很好,只是脾氣暴躁;你沒錢不要緊,但要有志氣。我也是在田村家最困難的時候嫁過來,現在什麼都有;你們結婚後一定要努力,要勤儉!」 兩人決定結婚後,林秀德想,兩人因花結緣,且對花最內行,便決定開一家花店。不到半年,林秀德租了店面,籌辦了一個風光婚禮,終於把田村久子娶到手,他笑說:「只不過婚禮過後,所有的錢也都花光了!」也因此,這對新人根本沒有蜜月旅行,結婚第二天,就是花店的開幕日,要開始拚命賺錢! 太太提議店名為「台北花屋」,林秀德改屋為苑,他說:「店雖然很小,但以台北為名,宣示了我的志氣。」 開店後林秀德不再插花,專管業務,由太太負責花藝。林秀德還組織了插花協會與花藝設計協會,從商之餘,對花藝的追求並不中斷,他說:「插花是人內在修養的表現,不能成為商品,但花藝的追求,卻能提昇花的價值,賦予花的精神意涵。我店裡的花藝禮品,從一個人的出生到死亡,各種階段都能找到相應的花禮。」 林秀德和田村久子明年將歡慶金婚,台北花苑也在台北屹立了半世紀。林秀德沒有辜負岳母大人的期許,「志氣」和「勤勞」,至今仍是他們夫妻及兩個女兒工作的信條,也是全公司的精神指標! 人生座右銘 有佛法就有辦法 回首大半生歷程,能有許多貴人相助、逢凶化吉的遭遇,讓中年以後開始親近佛教的林秀德說:「依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說法,就是要懂得『結緣』。」 二十多年前,本無宗教信仰的林秀德,因一位資深員工林川靜的因緣,開始和佛光山教團互動。剛開始是因作大型場布,林秀德常到佛光山普門寺,漸漸和法師熟悉之後,二○一○年,當佛光山要籌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時,辦過數十次相關活動的林秀德在聽完任務內容後,馬上向大師報告:「一個月內達成絕不可能。」大師笑笑說:「林先生,您可以的,有佛法就有辦法。」 起先林秀德並不服氣,也想打退堂鼓,後來禁不住法師再三請託,只好硬著頭皮接手。時值過年前,正是鮮花量最吃緊、花藝師最忙碌的時期,林秀德用了最大努力調度人力和物力,出動了全家人南下佛光山,終於在最後一天的深夜裡完成使命。 以花結緣 善緣更芳美 沒想到完成這個緊急使命後還有一個更緊急的,隔天一早,人還在忙著布展的林秀德臨時被告知,大師要他當天下午在佛光山舉行的國際花卉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詞。經過幾小時的交通往返和匆匆漱洗後,毫無準備的林秀德,腦中還是一片空白,只好硬著頭皮走上台。就在拿起麥克風的前一刻,他腦中突然閃過「有佛法就有辦法」這句話。 那次的演說詞,林秀德十五年後都還能覆誦。他說:「一般花展都要半年至一年前規畫,一個月內絕不可能,但我今天真正見證到星雲大師所講的『有佛法就有辦法』。雖然我不懂佛門中事,但我終於體會,接到任務就勇往直前達到目的,這就是辦法;過程中佛菩薩自會護佑加持,那就是佛法。雖然這次我承接的是最困難的部分,但我覺得最了不起的是大師,他在四十年前建立好佛光山這個四十頃的道場時,已經規畫好空間,讓我們能來辦花展。還有什麼比完成這個大架構更困難的呢?我總算認識星雲大師的偉大!」 「有佛法就有辦法」自此成為林秀德的人生座右銘,之後他全家虔心信佛,在信仰中,完成一次又一次工作挑戰;林秀德亦廣施花供,用花和佛接心,和人結緣。鮮花本就是美的化身,以花結緣,善緣比花更芳美。 前一篇文章 和患者談佛法 像家人般互動 下一篇文章 關鍵評論網創辦人 楊士範 平衡觀點 給讀者有價值的新聞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