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界接連誕生兩本具「歷史回顧」色彩的詩集,一是曾被詩人楊牧稱許「刊載好詩密度為各詩刊之第一位」的創世紀詩社慶祝創社一甲子,由蕭蕭、白靈、嚴忠政主編、九歌出版的《創世紀60年詩選》;另一是訂於十月十六日由洪範出版的詩人吳晟詩集《他還年輕》。
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杜晴惠 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出版界接連誕生兩本具「歷史回顧」色彩的詩集,一是曾被詩人楊牧稱許「刊載好詩密度為各詩刊之第一位」的創世紀詩社慶祝創社一甲子,由蕭蕭、白靈、嚴忠政主編、九歌出版的《創世紀60年詩選》;另一是訂於十月十六日由洪範出版的詩人吳晟詩集《他還年輕》。
《創世紀60年詩選》收錄二○○四年至二○一四年間刊載於《創世紀》詩刊中的精采詩篇,依詩人年齡為順序,從現代派的紀弦〈假牙及其他〉、周夢蝶〈我選擇 二十一行〉,最後到年輕的林禹瑄〈而我醒自你的夢境〉和楊婕〈跳房子〉。
主編之一蕭蕭在序文中寫道:「做夢的唯美,跳房子的童真,她們仍在參與、觀察、書寫,她們一無顧忌,所謂『主義』云云,又豈能限縮她們!」蕭蕭認為,從近十年的《創世紀》詩刊觀察,台灣新詩壇有了自己的新世紀,詩集中一百零九位詩人的一百零九篇詩作,讀者也可從中看出台灣近十年的社會縮影與變遷。
或許是最後的詩集
吳晟的全新詩集《他還年輕》,則收錄他發表於二○○一年至二○一四年所有詩作,共五十二首。吳晟說這是他的第五本詩集,可能也是最後一本,「平均每年不到四首。以這樣的進度,還要累積下一本足夠成書的分量,何其不容易。況且,人的體能、生命力,總有衰退的時候;何種年歲、什麼狀態下開始衰退,因人而異,總之,寫作最需要的想像力、創造力、持續力,必然會衰退。」
即使如此,吳晟像是拚了餘年,為台灣土地留下詩作,因為,「一輩子定居農村,我的生活向來簡樸、知足,沒有任何名位野心,純粹只是『有心用世』的社會懷抱。感謝文學,仿如真誠友人,一直緊密相伴,明鏡般隨時鑑照本心,才能拂去矇蔽是非的塵垢;才能適時拉住我,未捲進權力漩渦。」
文字猶如暮鼓晨鐘
這些字句都出自他為新詩集所寫的〈後記〉,這篇文章長達五千字,每一句話在台灣遭逢全民信心潰堤的食安風暴中,猶如暮鼓晨鐘,讓人警醒。像是「我們這一世代,確實『創造』了富裕『奇蹟』,然而攤開來看、不容否認,所謂的『經濟成果』,是掠奪了多少自然資源、糟蹋了多少生態環境、死滅了多少河川、汙染了多遼闊的土地和海岸……換取而來?龐大的財富,大都集中掌握在哪些人手中?誰懂得自我反省,而稍有愧疚之心,虧欠之意?」
回到詩作,他寫道:「詩,表現所有的生命活動,可以興、觀、群、怨,當然也是社會參與的一種方式;無論多崇高的題材,畢竟要回歸詩的本質來檢視。在書桌與實際行動、直接參與之間;在詩藝琢磨與社會功能之間,我不斷在做調適,不斷自我淬鍊。……時代風潮滔滔奔流,資訊如排山倒海,快速淹沒每一世代『風騷』人物;詩名如過眼雲煙,我從不妄想自己的詩名可以流傳久遠,更不妄想揚名海外。終我此生,只求多為保護生態環境,實實在在盡些心力。如果台灣子弟,從我的詩篇中有些體會,更懂得尊重自然倫理,更懂得珍惜自己、珍惜萬物的生命價值,則是我奢侈的願望。」
至此,讀者能不為他的誠懇真摯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