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她說》 調整觀看世界的角度

文/杜晴惠 |2024.06.01
524觀看次
字級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文/杜晴惠

看完電影《她說》,會有一種頓悟,原來這些經典文學與歷史事件,提供世人看待事物的多元角度,讓我們從每個事件與人物,細細體會人生在世的奧義。



如果你問AI,想要培養出適應未來的AI人才,從小需要學習什麼能力呢?AI會綜合各方意見告訴你,必須學習數學、科學作為基礎,學習程式語言、電腦科學作為敲門磚,但創造力和溝通協作能力也很重要。學科的部分學校能教,但「創造力」怎麼教?

關於這點,古今中外的教育專家是有共識的——從小給予孩子更多選擇和探索的空間,鼓勵他們自由玩樂,小心呵護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適時提供挑戰和問題讓孩子思考,簡而言之,就是開闊的視野,並能獨立思考。

其實,創造力並不侷限AI時代所具備的能力,千古以來流傳下來的各種科學發明與文學經典,無不孕生於具有創造力靈魂的領域專業者,科學家、藝術家,以及文學大師……他們的研發成果與作品流傳後世,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向未來,並對未來抱持美好的希望。

體會人生在世奧義

午後看完黑白懷舊色調、融合三十九部文學經典與國內外重大災難警示的電影《她說》,會有一種頓悟,原來這些經典文學與歷史事件,提供世人看待事物的多元角度,讓我們從每個事件與人物,細細體會人生在世的奧義,甚至是如何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思考、開闊視野的女性。

《她說》是王明霞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劇情長片,她的首部作品是片長十二分鐘的《憂鬱森林》,曾入選金穗獎、加拿大蒙特婁影展、葡萄牙 FESTORIA影展。新冠疫情爆發前,她擔任編劇並執導《她說》,試圖以世代對話的方式,分享情感與自我成長等多元課題,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延至今年才上映。

儘管是一部演員陣容偏小的電影,但令人驚豔的是,整部電影以色彩對比、螢幕上巨大的詩歌書寫、平和的台北街頭配上遠方戰爭的聲響,以及重大災難新聞圖片,例如大陸汶川大地震、美國九一一事件、敘利亞籍庫德族三歲兒童艾蘭·庫迪身穿紅衣溺死地中海的影像,再輔以聲音敘事,猶如一段段口述歷史,或是類紀錄片,讓觀眾理解並感受電影所欲傳達的情懷與議題,也使劇中女人和女孩的對話彰顯出深度,而不僅僅只是長輩女性對於年輕女孩的人生說教。

挖掘生命深層價值

電影就從女孩失戀衝動尋短、跳上女人的車子展開,當三十七歲的女人問:「想去哪?」十七歲的女孩回答:「想去死。」簡短的三個字,呈現當代年輕人對於生命的虛無感,以及不尊重生命的狀態,但究竟要用什麼樣的語彙,才能引發年輕人的興趣,並進一步打開狹隘的眼界,到達辯證思考的境地?

電影《她說》給出的答案回歸到「閱讀」本身,全片串接了三十九位詩人、作家的人生體悟,從文學金句裡展現生命的深層價值。提及的作家和作品包括聖修伯里的《小王子》、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狄金森《我為美而死》……提及國內的文學作家,則包括吳濁流、鄭愁予、王文興、楊牧、吳晟等人,讓人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從自身的情愛,轉移關注整個世界,養成國際視野,當一首首詩從大螢幕上流洩而出時,不知不覺也安頓了我們的身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