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哈倫與故事之海》
作者:薩爾曼.魯西迪
(Salman Rushdie)
譯者:蔡宜容
出版社:青林
有些著名作家,本以成人作品創作為主,偶爾童心大發,為兒童或青少年,寫些兒少圖書,不管是散文、小說或故事、傳記、詩歌……等,是常有的事,像國內的作家林海音、黃春明。
國外亦有作家偶爾為兒童寫小說,像是《國語日報》早期出版的《萬能車》一書,便是寫○○七系列小說而聞名的英國作家伊恩.佛萊明(Ian Lancaster Fleming)的作品。
此外,若以兒少級奇幻小說而言,讀者最熟悉的應屬英國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所創作的《哈比人歷險記》和《魔戒》三部曲。托爾金本是英國作家、詩人和文學教授,但他在世界各國揚名,就是近年來改拍成電影的這兩部作品。事實上,《哈比人歷險記》是他為兒子所寫的童話,一炮而紅後,才又應出版商之邀,續寫《魔戒》三部曲。在西方,這兩部書也歸屬在青少年小說中。
今年初,又有一位名作家所寫的兒少小說中譯本出版了,那就是曾以《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和《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享譽世界的印裔英籍小說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所寫的《哈倫與故事之海》(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六月底,續集《盧卡與生命之火》也出版了)。
魯西迪作品風格往往被歸類為魔幻寫實主義,因《魔鬼詩篇》一書,被伊朗回教精神領袖何梅尼認為侮辱伊斯蘭教義而遭下達追殺令。他在逃亡期間,為孩子寫了這本少年小說,也充滿魔幻風味,更有兒童喜愛的驚奇和冒險故事。
本書雖無《哈比人歷險記》、《魔戒》之長篇浩卷,但兩者亦有相近之處。《哈倫與故事之海》敘述小男孩哈倫,為了讓遭逢家變而失去說故事能力的爸爸,恢復精采的說書生涯,決定深入卡哈尼故事國的嘎比城,替爸爸要回「故事之水」,而展開一場奇幻冒險旅程,更因發現「故事」的死對頭——哈屯沙要終結、毀滅世界上的一切故事,又與一票故事的捍衛者,展開一場搶救故事之海的戰爭。
這本小說與托爾金的兩部書一樣,都有瑰麗壯闊的奇幻遠征冒險故事;托爾金小說中有精靈、半獸人……等「非人類」角色,這本小說也有水精靈、影子戰士、機器戴勝鳥……等充滿想像力的配角,相信都會吸引少年讀者的眼光。
由哈倫遠征哈屯沙的大軍,軍團是「章節」,士兵是「冊頁」,故事即是由許多「章節」和「冊頁」組成的,我們知道魯西迪這本小說最重要的任務,在於宣揚「故事」。有故事,人類文化才能傳承,生活也才能精采生動。《哈倫與故事之海》便是帶給我們許多閱讀快樂的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