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旅人繪》
作者:吳昭明
出版社:遠足文化
文/王岫
鐵路局臺北機廠日前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定古蹟,以後將規畫成立「鐵道博物館」,對鐵道迷而言,是個好消息。
「鐵道博物館」的經營,一定要有更多鐵道迷的支持,以及民眾對鐵道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才容易經營下去,否則常會淪為蚊子館的下場。
鐵道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當然有賴於鐵路局的闡揚和許多鐵道作家或畫家以生動的文筆或畫筆,來寫下或畫下鐵道的歷史,以及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回味或景況,以喚醒大家對鐵道文化的重視。
國內著名鐵道作家和畫家不少,吳昭明是身兼作家和畫家兩種身分的佼佼者,難得的是他經常以散文書寫其對鐵道的喜愛、認知和情感,筆者認為這種不賣弄專業術語的書寫方式,更容易將鐵道文化知識普及化,很值得欽敬。
《鐵道。旅人繪》便是吳昭明最近出版的鐵道文學散文集,書中拙樸又真實的火車或鐵道插畫,都是他親筆繪製的,也為這本書增添了許多繽紛又迷人的色彩。
他從小就熱愛火車,也對鐵道充滿熱情,在這本文集中,不僅書寫他童年至今,對火車和車站的感情,更對鐵道周邊的人文、地理和歷史情懷有深切的描述。讀了這本書,不只認識許多鐵道知識,也能了解臺灣的史地和民眾生活。
本書分為三部,首篇「鐵道情懷」敘寫雖無火車在行駛了,但大致還留存有軌道痕跡的臺灣各地鐵道的歷史,如基隆臨港鐵道、七堵山區友蚋聚落的運煤小火車、苗栗舊山線的鐵道歲月……等,其中也有多篇敘及舊鐵道的歲月,如花東鐵路,許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它以前是跟西部不同的窄軌鐵道呢!
第二篇「驛站風情」則書寫臺灣許多小車站,如三貂嶺、日南、清水、沙鹿、大慶、竹崎……等小車站的特色及其與地方發展的關係,這些小車站也是串起許多人童年回憶的地方!
第三篇「消逝軌跡」,則書寫許多年輕人未曾見過的鐵道線路。例如以前從萬華可搭火車到新店,現在的汀州路其實就是當時的軌道線,作者在〈搭火車遊碧潭,此情早已成追憶〉文中,詳細描繪這條路線的發展和沿途各站情況。其他烏來台車舊線、林口線……等,相信也都會讓老讀者緬懷,年輕讀者恍然大悟於歷史的情懷中。
因此,《鐵道。旅人繪》是一本鐵道散文集,更是貼近臺灣人文的史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