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連勝文競選總部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父親節那天,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跑行程直到晚上十時才回到家。兩個讀幼稚園的兒子早就睡著了,他只能依平常最喜歡和他們親暱的方式─「貼臉」,去依偎孩子胖胖的小臉,感受一下過父親節的況味。
在兩個小小孩心目中,連勝文是個什麼樣的父親?他笑說:「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我很疼他們,也會管他們。我教導他們有什麼想表達的事情要好好講,不准哭鬧;用耍賴和威脅的方式,我是絕不接受的。」
雖然想當個「嚴父」,但問連勝文對孩子有什麼期許時,他卻柔情萬千地說﹕「我只希望能健康地陪著他們長大。我人生最大的願望,不是當官、不是發財,只想祈求上天讓我活到他們大學畢業。因為曾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那麼慘烈,我對生命的長度,不敢奢望。」
生命長度有限 寬度無限
連勝文指的是曾遭到槍擊的事。那一年,第二個孩子還在太太肚子裡,他卻被檢查出罹患癌症,接著又發生槍擊案,他感覺像被判死刑,墜入無止盡的恐懼。
就在那當下,過去一位長輩曾對他說過的話,給他很大的力量。那位長輩當時才五十多歲,卻罹患了第四期癌症。長輩請他吃飯時,談笑風生,完全看不出是個末期病人。連勝文說:「當時我在人際關係遭到挫折,工作也不太順利,心情很不好。我問他:『為什麼您能如此豁達,不受病魔的折騰?』他說:『回顧一生才領悟到,生命的長度有限,但人生的寬度無限。』這句話讓我從當時的恐懼中得到很大支持。」
基於「生命的長度由老天決定,寬度則是自己決定」這樣的認知,連勝文經歷了艱苦的治療過程後,決定振奮自己,找出這個世界上還想做的事,以及想幫助的人。連勝文說:「我想幫助的人,是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人。我曾參加很多公益團體,看到許多需要幫助的人、需要解決的事。但我之前幫忙的都是小眾,如果能以政府的力量去做,才能得到真正的成效。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可以說是我投入市長選戰的初心。」
比照美國夢 建設台北城
作為台北市民,未來他的兩個孩子也會在這個城市成長、就學,連勝文對於台北市及整個台灣的願景,就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社會」。他說:「我要幫社會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我不希望下一代覺得在這塊土地上沒有未來、沒有發展。但這樣的心願,必須要有前人造就,還要有很多人共同成就。大環境的改變,雖不是個人意志力能決定,但大環境的創造,卻可以透過許多人的努力一起達成。」
曾在美國生活的連勝文,以「美國夢」來比照他建設台北城的理想。他說:「我在美國生活時,深深感受所謂『美國夢』,不管你來自任何國家、不管你的信仰、膚色;只要憑努力和奮鬥,有一天一定可以出人頭地。美國就是靠『美國夢』的價值,吸引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階級不是問題,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都有機會的社會,未來在台北也好、在台灣任何地方也好,不管你從哪裡來,在這塊土地上只要努力、腳踏實地,就會有發達的一天。我希望塑造這樣的環境, 讓我的孩子及台北市的所有孩子,及每一個來到台北的子弟一起成長!」
參選出發點 強調人性光明面
眾所周知,連勝文出身政治世家,平生未曾嘗受升斗小民的疾苦,他所發表的政見,有時理想性過高,這也是他飽受選戰對手嗆聲的原因之一。連勝文苦笑說:「我參與選舉的出發點,原想強調人性的光明面,因為這個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抱著正面積極的態度生活、用光明的思考模式來判斷價值。我希望帶給這個社會不一樣的思維,能發現問題之後,接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幸的是,很多政治人物的壞習慣,是選舉時喜歡訴諸仇恨,強調人與人間的落差、誇大人心的不滿,藉此來主導選舉氛圍。」
連勝文認為,很多正面的、光明的、激勵人心的理念,雖然不見得吸引大眾,卻是大多數人內心真正的嚮往。他表示:「社會上,總不能每一件事情都訴諸在仇恨對立上,把不滿一再地擴大。要知道,製造仇恨的人,只是在為自己製造更大的問題,並不是在解決任何問題。一個候選人,為了要選上,一再強化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衝突,可是仇恨的種子一旦種下,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力氣化解;這就是強化仇恨對立最恐怖之處。」
連勝文想做的事很多,但他認為要有順序和方法;即使只是想幫助少數人,也是要有一套方法和步驟,有一連串的規畫才有可能執行。所以他的政策推演,由財政開始,到社會福利,一步一步自有系統。連勝文說:「我不喜歡藉由批判這個社會來突顯自己的高超、強化自己的改革形象。我不愛在媒體前高談闊論,因為講再多,都不如實實在在去做。」
參與公益 永遠不缺席
連勝文有點靦腆地說:「上禮拜有一位導演問我太太,在她心中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太太說我就像個大男孩,充滿了理想。我不敢說我充滿理想,但至少我想對社會貢獻心力,哪怕只是作一點小事情都好。因為我熱愛這個國家,這也是我的小小心願。」
連勝文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打贏年底選戰,他說:「我不是盲目地自我吹捧,而是曾腳踏實地的走過台北市每一片土地,我握過的手、看到的眼睛及聽到的話,才是我信心的來源。不管我未來是不是市長,我對社會的關懷及對社會公益的努力,都不會改變,一定會持續地做。過去多年來,我和太太都是罕見疾病的義工。在公益這一塊,我永遠不會缺席!」
宗教帶來勇氣 感受護持和慰藉
承襲家庭信仰,連勝文兩歲多時就在祖母帶領下,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他並不特別親近教會,只有在出國時,會專程到著名的教堂觀光及禱告。去年,因緣重返,在幾位牧師引領下,連勝文再次受洗,重回基督教懷抱。他說:「我太太是佛教徒,她娘家全家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我們家崇尚宗教自由,尊重每個人的信仰。我不覺得人與人之間,會因信仰而有所差異,我認為宗教之間不應互相排擠。」
日前中元普度,連勝文整天的行程是到佛、道教寺院,他也抱持著恭敬虔誠的心情去祭拜,並且感受到宗教對於人心的護持和慰藉。他說:「有一位佛教長老非常有智慧,他開示我:『你要敬鬼神,鬼神才會幫你。』我想,人與天主及神佛的關係,也是互動的,互動愈頻繁,感應的力量就愈大。」
常常在馬不停蹄的跑行程中,連勝文也會遇到體力透支、心神耗弱的時刻,這時,他除了用意志力,也會用禱告的方式,讓自己平靜及振作。他說:「我覺得宗教帶給我最大的力量,就是『勇氣』,讓我在最彷徨最痛苦的時候,還能堅持下去,不失志、不氣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