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豪語 彷彿成了魔咒 統一24年 德22歲小子踢出冠軍

戴定國 |2014.07.20
990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當二十二歲的馬里奧‧格策踢進致勝的一球,距離德國隊上次擊敗阿根廷奪得世界杯足球賽冠軍,已經二十四年了。一九九○年七月勝利的夜晚,德國隊教練碧根鮑華在羅馬面帶微笑說,年底東西德統一後,這個國家再也不會輸球了。這番話卻成了魔咒,德國花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才再次奪冠。

這次冠軍對德國意義重大。就像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制度後「生而自由的一代」,格策是德國統一後的第一代,對他們來說,分裂的祖國、東德、共產黨…只是歷史課本上的文字敘述;出身東德的總理梅克爾剛過六十歲生日,在德國聲望高,被暱稱「媽咪」(Mutti),她親赴巴西為球員加油打氣,賽後球員走上看台與梅克爾握手、擁抱,門將諾伊爾甚至是「撲向」她,還把一隻腳向後翹起,像個孩子,像是在說:「媽咪,我們贏了!」

新國家隊 以德國為榮

兩德時代,東德無論民生、經濟、體育都無法與西德相比,世足三十二強,他們僅晉級一次,其他都只能當觀眾,西德一九五四年、一九七四年奪冠時,東德人只能默默隔著柏林圍牆慶祝。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雖象徵兩德同心,但直到一九九○年十月三日才確定統一,當年西德拿金杯,東德人未能同歡。當然,東德足球隊也非弱者,他們擊敗過西德隊一次,所以碧根鮑華才會說,東西德統一後不會再輸球。

這次舊東德民眾終於能夠與舊西德民眾一起跳躍、大叫,為「新國家隊」奪冠大肆慶祝。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梅克爾,她也是第一次看到「統一的德國」贏得冠軍,當場她立刻在看台站起來,舉臂歡呼。

二次大戰後,德國曾被禁止參加世足賽。一九五四年西德獲准參賽,就擊敗匈牙利稱王,球迷不禁唱起國歌。不過,歷史陰影持續籠罩德國,即使到了一九九○年代,學校也不豎立國旗、不教唱國歌。只有二○○六年德國舉辦世足賽時,人們才小心翼翼把黑紅黃三色國旗懸掛在窗邊,或綁在汽車天線上。

《華盛頓郵報》報導,二次大戰後,德國人似乎失去了以國家為榮的權利,但這場勝利讓他們終於敢高呼愛國。在柏林布蘭登堡大門附近,球迷說:「我們再次證明我們是強國,是世界第一。我們知道德國的過去,但不管以前發生什麼事,今天我們有權以德國為榮。」

德國隊 不再是全白人

兩德統一後,整合過程漫長且代價高昂。西德人屢次抱怨,說經濟被東德這個「窮親戚」拖累;東德有些人也懷念共產黨時代,一切都由國家安排,不必操心,自由經濟的競爭太累人。《紐約時報》指出,德國這次奪冠不僅呼應德國在歐洲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卓越地位,也象徵過去十年德國經濟復甦。德國人普遍認為,這場勝利預示德國將更強大繁榮。球迷諾特說:「這次的勝利會擴散到運動以外的政治、經濟領域。經濟會更好,因為人人心情好。」

不過,有些老人與和平主義者仍反對愛國論調,呼籲撤下街上和車上的國旗,甚至遊說議員,要求立法禁止懸掛、攜帶國旗。六十六歲球迷席維雅‧葛里芬與丈夫在家中看球賽直播,但當電視裡響起國歌時,她不願跟著唱,她說:「無論如何,絕對要避免以自己的國家為榮,對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愛國主義總讓人想起民族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把德國拖向兩次世界大戰和所有更糟糕的事。」

然而,一九九○年是全白人球隊,這次的德國隊呈現民族多樣性。從一九七○年代起,德國一直是歐洲第一移民大國,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無差別地給移民社群積極的社會促進與社會扶助政策,這支奪冠的球隊,隊員超過半數是移民的孩子,中場奧斯爾是土耳其裔,後衛博阿滕的祖籍是迦納,另一位中場基迪拉的父親是突尼斯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並未因種族、文化與認同的差異而在這個新家園喪失機會的平等。

安靜的街道 充滿激情

決賽前夕,德國跟盟友美國因間諜案鬧僵,引起觀察家關注德國會否改變戰後一貫的外交政策。隨著德國政經地位提升,西方近年有愈來愈多聲音要求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奪冠後的柏林,平日安靜的街道充滿激情,處處塞車,人們為贏得世界杯而振奮,這一勝利不僅體現了德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也是其全球重要地位的象徵。庫坦大街在冷戰期間是西柏林的象徵,兩邊都是耀眼商店和餐館,球迷身上披著德國黑紅黃的三色國旗,再也沒有任何顧忌。

「我是最快樂的人。」二十五歲的雅各沃格理說,柏林圍牆強倒塌時,他還是個嬰兒。同是二十五歲的山姆舍訥貝格說,「格策進球後,整個國家似乎屏住了呼吸。」當然,他說的國家不是他出生那年的東德或西德,他們現在可以理直氣壯「愛國」 ,無論是何膚色、來自何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