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親子生活禪 德國人酷愛 森林療法

文/皮爾斯夫人 |2014.06.27
2048觀看次
字級
孩子以森林為學習場域,身心自然和諧。圖/皮爾斯夫人
森林教室讓人迫不及待想進去上一堂森林課。圖/皮爾斯夫人
森林探索之旅是一項老少咸宜的親子活動。圖/皮爾斯夫人

文與圖/皮爾斯夫人

夏日一到,我跟孩子就開始每天的單車行之樂,還有就是更加頻繁地向森林報到。一大片一大片青翠有致的綠森林,好安靜、好美,每一棵大樹、每一隻穿梭林間的鳥兒,都讓我們一進入森林,就將平日的壓力與煩擾遠遠拋丟腦後,說森林最具療癒能量,一點也不為過。德國人相信森林療法的精神就在於相信:人類經常親近森林樹木,身體自然就健康;因為在森林中步行和默想,可以調節我們的自律神經、舒緩壓力,並且改善情緒。

我自己則發現:每一回兒子恩典的毛小子個性開始難搞起來時,只要帶他往森林散步玩耍去,不消幾個鐘頭,他就像是換了一個人,性情乖順的不得了。其實,不要說森林對治毛小子有一套,對大人們來說也很有功效,置身在森林環境裡頭,很明顯能感覺到身心自動回歸到喜悅平衡中。

前一陣子有機會到黑森林Spessart,來一趟Walderlebnispfad(森林探險路徑)之行,約莫三個小時的森林探索,在森林的入口處立了一個告牌,上面寫著「森林就是最好的醫生」,內容是,只要我們離開辦公桌椅,移動雙腳多走向森林,就不須吃一堆維他命,只須親近大自然,這裡有最天然的正向能量,是人類最需要也最能吸收的養分。

這個森林探險路徑總共有兩公里路長,裡頭並設有二十多站關於森林教育的啟蒙實驗,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站是:為什麼森林對水土保持那麼重要?那裡放置了實驗箱,從裡頭可以看見四種不一樣的土壤,將水倒下後,哪一個水流最快,哪一個水流最慢,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如果是一般的水泥沙,水很快就往下流,但如果箱子裡有植物,透過扎實的樹根,水流的速度最慢。這個實驗,讓孩子們直接親眼看到樹木對水土保持的重要。

另外,還有大樹做成的S型沙發區,當人躺上去就可看見頭頂上方陽光與樹梢的優美交錯,那一刻心裡感覺真的很幸福。大人們喜歡在森林沙發區裡發懶不想動;而孩子們最想望的地方,當然就是獵人區,因為在那裡,孩子們可以登上高高的山丘高台,學習與想像獵人們在這座森林的高台上到底是如何神快地捕捉到小動物。

像這樣一座寓教於樂的森林探險路徑,一趟下來,我們帶著恩典學到如何算出大樹的年齡,也讓恩典了解原來他平常畫畫的紙及上廁所用的衛生紙,全都來自大自然寶貴的樹,我們終於有機會讓他學習到珍惜紙張的重要性。

兩公里三個小時的森林教育之旅,一路上碰到跟我們一樣的爸媽帶孩子來森林小探險,也碰到很多老爺爺與老奶奶,手挽著手慢慢走在森林裡,另外更碰到一群一群騎著單車進來森林健康遊的旅人們。

在德國生活的日子,我想我最最感謝的朋友是森林,每一片森林陪我們一家度過了春、夏、秋、冬,我們更常在森林漫走裡分享生活的點滴,歡、喜、悲、哀,走進森林,我們每一個人便再一次地走向自己的真實,那分真實的存在(大自然),她們總是沉默不說話,但卻不費力地讓每一個迎向她的人們,重新回歸和諧喜樂,謝謝森林,謝謝大自然,給了我們一趟自然療癒的奇妙之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