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軍方 民主政治的糾察隊

戴定國 |2014.06.01
760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軍事政變在泰國並不陌生,依據以往經驗,如果能獲得王室肯定、加持,才有正當性。陸軍總司令帕拉育二十二日宣布政變,眾人就在觀察王室動態。四天後,王室發出命令:「為了恢復國家和平秩序,為了全國團結,國王任命帕拉育將軍擔任國家和平與秩序會議主席,治理國家。」

雪梨大學的專家巴特勒說:「我相信軍方的行動只是為了維持秩序。」

但對軍事政變,外國反應基本上是批評。西方媒體報導:「軍方稱它的行動是要化解長期政治僵局,而這種僵局大多時候是和平的抗議和反抗議活動。」這只說對一半,因近來已出現暴力衝突,且即使是和平的,期間超過半年,社會動盪、國政停擺、經濟發展受阻。這種和平抗議,哪一國喜歡?

國情特殊 民主有礙

紐約時報稱:「軍方要迅速拿出恢復民治的路線圖,否則可能引發暴力和侵犯人權。」又稱,經過十年混亂,泰國人民理應得到更好的人權待遇、更穩定的局勢和更多的問責,軍事管制與法治背道而馳。

政治危機數月來,帕拉育一直表示不願捲入,但他現在當起調停者角色,召集各方敦促達成協議。他說:「若不這樣,沒人會聽。」軍政府發言人表示,民主造成國家「損失」,希望國際能考慮泰國的特殊情況。

泰國民主已朝畸形發展。塔信走民粹路線,支持者多為農工階級,反對派多為曼谷的傳統富豪菁英,批評塔信貪污濫權,希望完全拔除他的勢力,其領導人素貼要求「指定總理」,因為每選必輸,根本拒絕選舉,此舉明顯是反民主。

聯合國和各國紛表關切,美國呼籲「立即恢復文人政府統治,透過提前選舉,回復民主,並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

恢復民治 僵局難破

但帕拉育要在這個分裂社會促成和解,面臨艱巨挑戰。如果決定恢復選舉,並確保反對派不會阻撓,執政黨可能再次勝選,反對派仍不會接受,還是僵局。因此外媒所稱「恢復民治」,目前看來是緣木求魚。

美國所談民主是基本信仰,但泰國政府已無力管理自己,對立雙方又全然無法妥協,反對派更是拒絕選舉。帕拉育說,目前無法實行「正常的」民主法則。這並非虛假的拖詞。至於民主是否造成損失?看來是,泰國有美國所無的特殊情況:政治長期分裂,導致國家癱瘓和暴力衝突。

民主從來不是一百分的完美制度,各國也的確有各自國情,不能把西方民主「套模」直接移植。阿拉伯之春推翻獨裁者、軍政府後,民主並未立即到來;民主更像是麥當勞這種跨國企業,到了各國都要做些調整,適應當地人口味。調整得不夠好,就可能走味,出現半調子民主。

泰國雖實行民主制度,但特殊的政局演變,往往與民主背道而馳。在政黨政治無法解決政治僵局時,軍事政變被視為最有效解決紛爭的方法,政治人物或一般民眾也視作常態。

泰軍自認效忠國王與人民,因此每次只要文人政府衝突難解,就發動政變,接掌政權,接著再頒布憲法,舉行選舉,等待議會運作後「還政於民」。這樣的政治循環,一再上演。

文人惡鬥 軍方給教訓

軍方過去七個月想當和事佬,戒嚴後召集朝野會談,仍不放棄這理念。但因沒有共識,索性拘留盈拉、素貼等兩派百餘人。軍方說拘留目的是要獲得政治妥協,「要他們自己好好思考。」

軍方「用心良苦」,拘留期間想把雙方混合編組住同房,雙方都不同意,仍然分別住。曼谷郵報說:「帕拉育試圖把政敵聚在一起,相親相愛,和平相處,但未能如願。」

西方評論家說:「為了達成妥協,軍方將不得不給各方一點教訓。各方都會把他們往不同方向拽。如果人們覺得他們偏向某一方,事態可能會很快惡化。」

帕拉育顯然是想「給各方一點教訓」,恩威並施。政變隔天宣布,二十天內償還政府積欠農民的稻米債款。盈拉做不到的事,軍方接管政府二十四小時就澆熄農民怒火,而這正是塔信受批評的惠民政策。

這次政變,軍方手法細膩許多,彷彿民主政治的糾察隊。他們本被認為偏向反對派黃衫軍,的確,他們和黃衫軍口徑一致,帕拉育宣稱先施行改革定,再談國會改選。而盈拉、素貼後來獲釋,素貼卻被控叛亂罪,限制出境。軍方的做法,顯示不偏袒任一方。

政治動盪 經濟失落

華爾街日報指出,泰國曾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西方企業考慮海外投資的首選。但政爭虛耗十年,重大投資案癱瘓,已落居新興市場後段班。去年幾場大規模抗議,使經濟成長率降至百分之二點九,遠落後東南亞其他國家。今年恐怕更糟,第一季GDP比前一季萎縮百分之二點一。

如果泰國政局無法回到正軌,將無法趕上中國、印尼、越南等國的快速成長,並危及先前的成就。政變第四天,軍政府聚焦整頓經濟,召集財經部門官員、國營和民間企業領袖,指示擬定二○一五年度預算計畫。

此際,知名投資人羅傑斯與「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反而大喊危機入市。坦伯頓新興市場集團認為,軍事政變可能是利多元素,因有助政治局勢回穩。

帕拉育宣稱,政變將為分裂的政治帶來新契機,推動改革,確保民主常態受到尊重,但他並未提供解決僵局的藍圖,也未擬訂具體計畫重振經濟。危機入市的投資大亨會不會判斷錯誤?

泰國政爭基本上是貧富不均造成,若根本問題不解決,還政於民後,每次大選都可能是危機的引爆點,軍方會一再出來「當糾察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