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峰會)第四次高峰會在上海舉行,中俄並在東海舉行海上聯合軍演。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強調,亞洲事務由亞洲自己主導,形構「符合亞洲需要的亞洲安全觀」,言下之意是排除美國等西方國家定義的亞洲秩序。
亞信峰會一九九二年由哈薩克在聯合國提出,有廿四個成員國與十三個觀察員國家,包括俄羅斯、中亞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外交立場親美的菲、日及馬來西亞有被刻意排除之意,目前仍是觀察員。
周邊外交是習近平的外交主軸,近年提出「陸上絲綢之路」,打造跨越中亞各國的歐亞高鐵,協助中亞國家經濟發展,換取能源,將國土安全擴增至經濟安全領域。
從亞信峰會來看,北京意圖結合中亞與俄羅斯,建構新的亞洲陸地堡壘,用以抗衡來自東面、以海洋為領域的東協與美國,如亞太經合會議,乃至月底上場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形成「中陸」對抗「美海」的新地緣戰略格局。
隨著南海危機升高,有學者稱中國變得愈來愈自負,但分析家稱這些學者誇大事實、片面選擇證據。中國若如此應歸咎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此戰略意在「圍堵中國」,刺激其亞洲盟國採取「魯莽的」對華行為。安倍企圖解禁集體自衛權即是,許多日本人擔心軍國主義再起。